第49节
作者:陈云深      更新:2022-08-28 00:49      字数:3784
  姜红菱笑了笑,便出门叫人进来。
  那几个大仆人进得门中,将李姨娘自椅上解开。
  李姨娘虽明知不能幸免,但到了这个时候,还是忍不住扎挣起来,鼻中气喘吁吁,两眼泪流不止。
  这四个仆人皆是身强力健的男子,哪里将她那点力气放在眼中,一人托头,一人抬脚,便向外走去。
  姜红菱迈步走出柴房,跟随的丫鬟侍从连忙跟上。
  如素低声道:“奶奶,咱们这就回去?”
  姜红菱摇头:“我要亲眼看着她上路。”众人无言,只得跟随前往。
  一路七拐八绕,就走到府中极偏僻处的一口水井旁。
  姜红菱一见这地方,脸上顿时一寒,此地便是上一世她葬身之处。
  但随即她脸上又露出一抹笑意,毕竟今生要沉井的人,不是她了。
  那四个仆人将李姨娘放下,扯下她口中的帕子。
  李姨娘瞪着姜红菱,张口厉声疾呼:“她是鬼——!”话未说完,便被人举起,投进了井中。
  那井颇为幽深,只听得闷闷的咕咚入水之音,又似有翻腾水花之声。
  李姨娘落井之时那一声呼号,在雨夜之中尤为凄厉,众人听在耳里,皆不寒而栗。再看向姜红菱,见她一身缟素,面上雪白,果然如女鬼一般,心中竟都泛起了些惊疑。
  姜红菱立在雨中,静静无言,半日忽而一笑:“姨娘想必是吓疯了,所以胡言乱语起来。”
  这些人如梦方醒,各自应和道:“她果然是吓疯了,胡说八道呢。”
  那领头之人便向姜红菱拱手作揖:“我等还要去复命,不知大少奶奶可还有吩咐?”
  姜红菱朗声道:“辛苦了,回去罢。”
  那些人应了一声,便即离去。
  姜红菱立在井畔,不言不语,面上神色淡淡。
  如素上来,低声问道:“奶奶,雨大夜黑,这事儿也完了,咱也回去罢。”
  姜红菱说道:“留下一盏灯笼,叫如素跟着,你们都回去,我要走走。”
  跟手的侍从如何肯依,执意力劝。
  姜红菱柳眉一凝,斥道:“不听吩咐,明儿起来一起打板子!”
  众人无奈,只好依言行事。
  待人全散了,姜红菱忽然举步,向西缓缓行去。
  如素不知她怎么了,手里提着灯笼,只得追上前去。
  姜红菱走在这雨夜侯府之中,夜色深深,冰冷的雨丝刮在脸上。眼前是今生还是前世,她似是已然分不清楚。
  到底前世是一场幻梦,还是今生是一场幻梦?她是否还是一个幽魂,飘荡在这侯府之中?
  李姨娘死了,同样一口井,今生葬送了她。
  这是重生以来,第一次手刃仇人,痛快之中,不知为何又夹着几许悲怆。
  在雨中踉跄前行,姜红菱的眼神,甚而也有几分涣散。
  不知走了多久,在细密的雨帘之中,出现了一道高大挺拔的身姿。
  一袭月白色绸缎直裰,在这雨夜之中,宛如一道光明。
  姜红菱停了下来,雨水顺着她的斗笠边沿滑落,透过这道道水幕,她仰起头,看着那张俊美脱俗的脸。
  浅浅一笑,仿若新莲乍放,灿烂妖娆,动人心魄。
  顾思杳在她跟前停下,抬手轻轻抚摩着她的脸颊,微有些粗糙的指腹摩挲着缎子一般细腻的肌肤。
  姜红菱笑着:“她死了,我杀了她。”
  顾思杳看着她,眸中尽是暖意:“我知道,所以我来了。”
  只是这一句话,轻易就让她卸下了所有的坚持。
  不知不觉,泪水夹着雨水,爬满了那张俏脸,她合身扑在了顾思杳的身上,呜咽痛哭起来。
  宽阔坚硬的胸膛,是这漆黑冰冷的雨夜之中,唯一的温暖与依靠。
  第75章
  姜红菱依在顾思杳的怀中, 凛冽的龙脑香气混合着成熟男子的气味,交织成了独属于顾思杳的气息, 萦绕在她鼻间。
  被他双臂紧紧裹住, 心中的惶恐不安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心安与踏实。
  兄嫂无情, 婆家无义,身侧尽是些势力小人, 她的处境, 一如这雨夜一般,漆黑而冰冷。
  然而细思起来, 他也该是一样的。
  他们也只有彼此能够依靠了。
  如素提着灯笼, 立在不远处, 看着那对男女交缠的身影, 默默无言,尽管心底不安,却又有着几分动容。这世间男女, 爱恨纠葛,聚散离合,而结成了夫妻的,却又同床异梦。能相知相爱, 不畏世俗禁忌, 走到一起的,又能有几人?
  不知前方路途如何,至少当下, 且让他们相处一会儿罢。
  雨势不减,唰唰的打在如素头顶的斗笠之上,她提起灯笼走到了路旁,静静等候。
  姜红菱心神渐宁,抬起头来,睁着一双水眸,低低问道:“天黑雨大,你怎么过来了?”
  顾思杳抚摸着她的脸颊,抹去了她颊上的泪水,望着水汽氤氲的双瞳,眸色幽深:“听闻这边出事,我怕你招架不来,所以过来了。”
  姜红菱破涕为笑,白皙的脸上兀自沾着几滴泪水,仿佛雨后的玉兰花瓣,光润莹滑。因着才哭了一场,嗓音不似平日里的脆亮,却添上了一抹甜润,她语声哝哝道:“你就这般小瞧我不成?何况,你来了又能怎么样呢?没得叫人生疑。”
  顾思杳看着她,嗓音带了几分暗哑:“你能干是你的事情,我来是我的心意。”
  雨夜幽暗,那张菱唇却格外的红润亮泽,妩媚诱人。
  顾思杳只觉得胸中燥热,深吸了口气,便垂首覆了上去。
  姜红菱微微一惊,又旋即平复了下来,双眸微闭,平静的接受着他的吻。
  柔软却又略带着几分粗糙的薄唇覆盖在自己的唇上,反复的碾压摩擦着,灵巧有力的舌探进了自己的口中,摩挲挑逗着。
  风大雨急,冰冷的雨夜之中,那两片薄唇,便是唯一的温暖。
  热度自他的唇上传来,也点燃了她的渴望。她藕臂轻伸,揽住了顾思杳的脖颈,仰起头,更将唇送了上去。
  两人缠绵了片刻,方才分开,几缕银丝黏连着,二人不觉相视一笑。
  姜红菱便自怀中取了帕子出来,擦了擦口角,方才垂首微笑:“咱们这样算什么?偷情么?”
  顾思杳长臂一揽,将她紧搂在了怀中,抚摩着她头上的云鬟雾鬓,低声说道:“我倒想正大光明的和你在一起,能好生的护着你。而不是像这样,只能站在一旁看着。”
  姜红菱偎依在他怀中,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声,星眸微阖,轻轻说道:“有你这句话,已经是够了。”
  两人亲昵了些许时候,眼见时候不早,也恐夜长生变,便即分开,就要各自回去。
  临行之际,顾思杳叮嘱道:“李姨娘身故,顾忘苦那厮只怕要疯狗乱咬了,这两日留神,别叫他伤着你。你也略忍耐几日,那厮跳不了多久了。”
  姜红菱浅笑:“我都晓得,他奈何不得我。”
  说了几句闲话,两人分手,各自归去。
  顾思杳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回身望着那窈窕身影远去,没入雨帘之中,方才抬步往西府而去。
  姜红菱回至洞幽居时,已是子夜时分。
  院中灯火寂灭,人声不闻,她拾阶而上,在廊下脱了斗笠蓑衣,换下脚上的木屐,另换上绣鞋,方才踏入屋中。
  走到堂上,却见桌上一灯如豆,屋中一片昏黄,如锦正倚在桌上打瞌睡,如画竟也在旁陪着。
  一见姜红菱回来,如画连忙迎上前去,陪笑道:“奶奶回来了,这一去辛苦。外头风雨大,怕奶奶受了凉,炉子上炖的有姜汤。奶奶吃一盏,也去去这寒气。”
  姜红菱知晓这婢子素爱偷懒,这会儿见她如此殷勤,心里也猜到了几分,浅笑问道:“怎么,心里害怕?”
  如画脸上一阵抽搐,看了看外头漆黑的夜色,缩了缩脖子,嗫嚅了一阵,终究没说出话来。将一个大活人投下井去淹死,她长了这么大,还是头一次见。
  姜红菱面上浅笑,不再理会她,只吩咐如锦叫醒如素:“都回去睡下罢,今夜着实辛苦了,不必你们服侍。”说着,扭身向内室行去。
  如画在后头,呆看着那纤细的腰肢摇曳而去,晃进了里屋,终是不见了。
  自打姜红菱进府以来,她头一次对这个守寡的大少奶奶从心底里的生出了敬畏与恐惧。
  李姨娘在府中风光了十多年,就是太太也被她踩在脚下,老太太信她,老爷宠她,她又生下了一个少爷一个小姐,地位可谓极是稳固。就是这样一个人,照样折在了姜红菱的手中。自己背着她,去和顾忘苦勾搭,当真能落到什么好处么?
  一股寒意,自她心底升了上来。
  一阵冷风卷着冰凉的雨丝打门外扫了进来,吹得她身上打了个寒噤。
  她连忙过去,将门板合上,连棉门帘子也放了下来。
  外头凄风苦雨,又似有鬼哭之音,如画一阵瑟缩,慌忙走回了住处。
  姜红菱回至内室,在梳妆台前坐了,卸去头上的簪环,放下满头的乌丝。
  看着那菱花镜中的如花人面,娇艳如初,却又仿佛添上了一抹狠厉。
  她的手上,已染上了旁人的鲜血,再不复当初的清白了。
  微微出了会儿神,忽见如锦走了进来,手上提着一只黄铜壶。
  姜红菱也不回头,淡淡说道:“叫你去睡,怎么又来了?”
  如锦笑道:“外头下雨,奶奶这一路回来,怕着了风寒。才烧下的滚水,给奶奶烫烫脚,一会儿再灌个汤婆子。”
  姜红菱停了停,浅笑道:“还是你们贴心。”
  如锦便如前所说,服侍着姜红菱洗脚睡下,一夜无话。
  隔日天亮,风雨已停,院中芭蕉叶子不住的滴着雨水。
  姜红菱昨夜熬了半宿,今日醒的也迟,尚在睡梦之中,便迷糊听见外头有人声吵嚷。
  就听一女子道:“这是昨儿奶奶吩咐的,你们敢不依么?”
  另一人道:“好姐姐,你也别为难我了。我就是不敢不依奶奶的吩咐,这才过来回话。你且让我进去见奶奶一面。”
  那女子鼻子里哼了一声:“奶奶还没起身呢,昨夜累的狠了,今儿可要好声歇歇呢,谁敢进去叫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