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节
作者:黍宁      更新:2022-08-29 19:08      字数:4036
  她愣愣地看着简露看了半天,心头顿时觉得一暖。
  看着简露一脸别扭的模样,又生起了一股戏弄她的心思,“那……要是你以后婆家不愿意怎么办?”
  简露脸上红晕更深了些,虚张声势地加重了语气,“绝没有这个可能!”
  她瞪了简娣一眼,冷哼一声,故作不屑地接着补充道,“我才不像大姐你当初那样,眼神那么差呢。”
  对于简露的话,简娣无法反驳,只能躺平任嘲。
  等简娣应付完简露,将这位小祖宗送走后,天色已经全黑了。想到晚上指不定还要应付詹家的人,简娣干脆没有去吃饭,只推脱说受了点凉,吩咐下人煮了点粥,早早地喝完粥歇下了。
  实际上,简娣却没那么早睡,而是坐在桌前,仔细整理着眼下的新情况。
  她的事已经暂时不用担心,如今她最担心的是詹荣。她不觉得詹荣上了京后,就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样的人日后还要考试做官,想想简娣她就觉得不寒而栗。
  既然她现在有能力做些什么,就一定要去做。
  关于詹荣的事,她只能从吴承泽那儿零零碎碎地打听一些,这些还远远不够,至少,就这么几句口头上的话,还远远不能让詹荣他受到应得的报应。
  她想要去找辛文浩一趟。
  他家生意做得大,杭州也有他家铺子,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好好打听,总能收集到证据。
  下定决心后,第二天天刚亮,简娣就悄悄出了门,一是为了对付詹荣,二是不想去应付吴氏,三是这个时候人少,没人看着她,她偷溜出去也方便。
  不过,简娣到门房那儿一问,却得知吴氏昨天晚上就解禁了她的行动自由,她出门不会有人再拦着她。
  这让简娣没有想到。
  “大姑娘?”门房疑惑地问她。
  “我没事。”
  她只是没有想到吴氏放手会放得这么干脆。
  辛家书铺的人已经习惯了她这乱七八糟的作息时间,见她来,没有惊讶,照例倒了杯茶给她,让她坐着等一会儿。
  简娣百无聊赖地一边喝着茶,一边等,辛文浩没等到,却等到了翰林院一帮眼熟的进士们。他们现在还不是真正的公务员,虽然有张孟野和江储一块儿抓紧了学风,但总体而言,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这个点出现在书铺并不奇怪。
  她被禁足禁得太久,乍一看见她,对面的人都很惊讶。
  简娣特地揣摩了一番他们神色,心里隐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她和卢仲夏的关系。
  这就好办了。
  她就不用这么尴尬了。
  据他们所说,《状元宝典》初获成功,也让他们这群穷逼翰林们分到了不少红利,在她不在的时间里,一有空闲他们去回到书铺中研究新的教辅,除了教辅,偶尔也帮忙写点故事话本,以解困顿。
  这都是她的竞争对手啊。
  接过他们递来的书稿一看,简娣默默留下了两行辛酸泪。
  不愧是从千军万马中拼杀出来的,这文笔这遣词造句的功力,甩她几条街不成问题。是她自己亲手把这群竞争对手领进了门。
  辛文浩可不一样,辛家书铺本就在重金征求书稿,如今多了这么些文采昂扬的进士们,愿意屈尊纡贵地来写旁人眼中“不入流”的话本,可不正是合了他的心意。
  等辛文浩一来,简娣看准了这点,逮着不放,硬是说服了辛文浩同意帮她探听消息。
  “不过,你须得做好准备。既然对方有意瞒下这些事,我所能探听的恐怕也不多,花费的时日想来也颇长,至少这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能打探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没事。”简娣答应地很爽快。
  她等得起。
  穿越过来后,她已经慢慢地适应了古代慢节奏的生活,也有这耐性去等。
  第136章 母女
  交代完詹荣的事,简娣犹豫了半晌,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新打算告知他。
  “你是说,你想要写些旁的话本?”辛文浩惊讶地问。
  “也不能说是完全不一样。”简娣斟酌着道,“我想换种笔法。”
  辛文浩倒很理解她,并没对她的决定多加置喙,只是特意嘱咐了她一句,“你要如何写是你自己的自由,但你得想清楚,倘若你写得不好,我们书铺可是不收的。”
  简娣撇撇嘴,“好歹相识一场,你这未免也太过冷漠。”
  辛文浩温文尔雅地一笑,“毕竟我是个商人,商人逐利。”
  “你若是写得不好,想要回来继续写从前的话本,我们还是收的。你我相识一场,我这有一句不大中听的话要告知于你。我劝你最好不要轻易变化自己的笔法。”
  简娣道:“我知道。”
  她刚闯出点名头没多久,才积累了一批喜欢看她话本的读者,她要是随意变化题材和风格,需要承担的风险太大。大庆朝的市面上向来不缺话本,是读者选择她,并非她选择读者。
  但她还是想要试一试。
  她已经积累了不少银钱,如今不再需要为了钱财而发愁,也有机会去尝试自己想要尝试的东西了。
  告别了辛文浩后,简娣慢慢地往回走。
  她暂时不想那么早回府,这么久没出来过了,在外面呼吸点新鲜的空气也是好的。
  这时候已临近中午,街上人来人往,小贩们忙着吆喝生意,简娣看着他们忙忙碌碌,抬轿的、挑担的、牵驴的,摩肩擦踵,拥挤成闹哄哄的一团。虽然显得喧闹了些,但却极其富有烟火气,比在简家府上的感觉要好上不少。
  吴氏为人固执,严守着礼节,连带上简家上下都有些拘谨和沉闷,简露算是唯一一个意外。
  这么长时间以来,简娣难得有这么轻松的时候,走在长街上,也有点像回到了现代的商业街。
  没有头绪,简娣干脆看到哪儿逛到哪儿,哪儿勾起了她的兴趣,就进去看一眼。
  逛到间成衣铺的时候,里面高挂着的一匹兔纹锦样式的布吸引了简娣她的注意。
  布上的兔子呈直线排列,每只兔子都抬起了一条后腿,扭着头向后看,一副很警惕的模样。同铺子里那些莲花锦的、宝相花纹锦的布相比,多了些趣味。
  看到这一排排兔子的第一眼,简娣立马就想到了卢仲夏。
  看起来,好像还挺适合他的?简娣眨眨眼睛,突然很想看到卢仲夏穿着这一身衣服。
  大兔子和小兔子,想想就很可爱。
  这布算不上多么名贵的布料,她上前问了价,也能负担得起。
  就是和铺子里的伙计商量的时候,她说不来卢仲夏究竟穿多大的尺寸,有时候简娣看他身形清瘦,但脱了衣服仔细一看还是有些肉的。
  没办法,简娣她只好嘱咐伙计将这一块儿布给她留下,等她问到了尺码还会再回来一趟。
  出了成衣铺,又陆陆续续地逛了一会儿街,买了不少东西,简娣这才回到了府上。
  现在想想卢仲夏来提亲这件事,简娣她还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就像踩在了一朵棉花上,轻飘飘的。
  可能这就是结婚前的焦虑。
  她这就要嫁给卢仲夏了?
  而吴氏和简泉竟然也没反对的意思。
  头一回恋爱就直奔婚姻,就算再信任卢仲夏,简娣她心里说实话有些忐忑。完全想象不出来她和卢仲夏结婚后,会是怎么一副相处的画面。
  总感觉……怪怪的。
  对于简娣这种焦虑,简露很不能理解。
  “你要嫁给姚鉴时,我也未见到你如此。”
  那不一样。
  原主是原主,而她是她。
  她虽然也有些期待,想到这事难免也有点脸红,可归根究底,她对这个时代还是没有多大的信任感与归属感。即便是要嫁给卢仲夏,这种不安感也一直萦绕着简娣她。因为这种焦虑和不安,简娣一直没去问卢仲夏究竟穿多大的尺码。
  没过两天,她竟然收到了卢仲夏给她寄来的信。
  这次寄信,寄得坦坦荡荡,没有再像以前那么遮掩。信里的内容也很简单,只字未提提亲的事。
  只是说着些近况,语言平实,娓娓道来。透过信纸,简娣好像看见了青年坐在桌前,缓缓写下这几日琐事的模样。
  连日以来萦绕在心头的焦虑好像被奇异地抚平了,犹如一条细流汩汩淌过心底。
  对着卢仲夏送来的信,简娣叹了口气,伸出手指轻轻地擦过纸面端庄梗正的小楷。
  她总要对这个时代有些信心不是。
  除了卢仲夏的信,简娣竟然还收到了上回那个小正太萧昶的信。
  代他送信的是张孟野府里的人,他这封信送到简家的时候,着实把简泉吓了一跳。
  他年纪不大,但字写得已经初见风骨,有些像张孟野的字,也有些像卢仲夏。信中礼貌地向她问了好,又问她最近怎么样,最后才委婉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想看看简娣新写的话本。
  简娣想也没想,手抄了一份,塞到信里,委托下人送了出去。
  做完这一切,简娣安安心心地在家等着卢仲夏他再一次上门来提亲。
  这几天,她虽然没有问过她和卢仲夏的亲事,当然她的身份也不好过问,但从简泉最近的动向中,简娣隐隐能猜出这段时间以来,简泉一直在和卢家保持关系。
  简露偷偷告诉她,她溜到简泉书房看了一眼,说是已经对过了生辰八字,就等下个月将这门亲事拍板定下来。
  就在简露向她透露消息后不久,吴氏终于支使了身边的人把她喊了过去。
  但却不是责问她和卢仲夏究竟是什么关系,而是教她如何持家。
  此前,在过年的时候,吴氏曾经带着她学了一段时间,但那个时候府上正忙,她学得并不多。
  这一回,是要彻彻底底,从头到尾都学一遍,怎么主持中馈,怎么与公婆相处,怎么侍奉夫君。
  “之前,家里的事不过只是你和姚鉴之间的事,闹来闹去都算不得什么。”吴氏神色淡然,好像和她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但卢仲夏和姚鉴不同,他和父母住在一处,而卢大人又在朝为官,你回头嫁入了卢府,定当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怠慢了公婆。”
  在她得知吴氏要将她嫁给詹荣前,要说不埋怨是不可能的,那时候,甚至还有点恨她。
  眼下看吴氏尽心尽力教导她的模样时,简娣却有些犹豫了。
  虽然吴氏曾经两次将她丢进祠堂里,还禁足了她一段时间,但她从未短过她任何衣食,费心替她留意亲事也不似作假。
  要是吴氏真想把她往火坑里推,早在原主年纪还小的时候她就能做到,何必拖到这个时候。
  只不过那时,她也有些偏激,看人时也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一层滤镜。
  眼下,简娣终于能冷静下来,客观地看待吴氏的所作所为。
  没等吴氏问她,简娣自己倒是没先憋住,问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