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作者:阿淳      更新:2022-08-31 14:12      字数:4369
  然后就开始一车又一车地给她运果子。
  果农亲戚运来的果子刻意采摘的早了些,快马加鞭一路,送到庄子里时,正巧放熟,甜度很清口,因为运输时舍得制冰,果肉也不至于过软。
  宜臻当时一狠气独吃了整两筐。
  连着几天杧果糖酪,冰镇杧果,杧果雪泡,吃到最后彻底吃伤了,剩下的一车果子,怕坏,又怕送回府里太招摇,也不好解释,只能分给底下人,又送了亲近的手帕交几小筐。
  饶是这样,还是没能吃完,现如今庄子的冰窖旁还放着几篮,结果三姐姐又差人送来一筐,宜臻简直脑仁疼。
  偏偏六喜还在院子里高声请安,非要送她家姑娘亲手做的冰酥酪进屋来给四姑娘尝尝。
  宜臻意兴阑珊地朝半青摆摆手:“你去说罢。”
  “那碗冰酥酪?”
  “你喝罢。”
  半青笑着轻轻一福身,就掀开帘子出去了。
  “六喜姐姐,辛苦你大老远的送了这么一筐子果子来,只是姑娘昨夜贪凉多放了些冰,受了凉,身子又有些不好了,也不好见客。你放心,三姑娘对我们姑娘的心,我们姑娘都知道,在心里记着呢。这果子在日头下晒着可要晒坏了,我先送去厨房,你在这别庄里歇息歇息,晚上我与思绿请你吃酒。”
  “吃酒就不必了,如今府里事儿多,三姑娘身边离不得我,我得赶着回去伺候呢。不过这杧果可不能放厨房,这么热的天儿,没一会就蔫坏了,得摆冰窖里镇着呢。”
  半青还没说话,思绿已经冷声呛到:“咱们冰窖里东西多着呢,可再腾不出地方放不下这么一筐破果子了。”
  “思绿!”
  “本来就是!咱们冰窖本来就放不下什么了,前头亲戚送来的蔬果,都还在外头拿硝石冰着呢。”
  “思绿,不是我说,你可别护着芝麻丢西瓜,这果子不定比你们冰窖里的那些子玩意儿稀罕多少呢,这可是蒲公子特地从琼州吩咐了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如今京城里头都还少见的很,就这么一小筐,怕是抵得上你几只簪子了,有钱都还无处去买呢。”
  六喜语气亲近,面上却俨然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你们冰窖里要是东西多,我随你们去瞧瞧呗,也帮你们挑拣挑拣,一些杂七杂八的破烂玩意儿,该丢就得要舍得丢。”
  “......”
  半晌,半青似笑非笑地瞅了她一眼:“倒也行。”
  她回过头,“思绿,你领着六喜姐姐去冰窖里瞧一瞧,麻烦六喜姐姐帮忙参谋参谋,有什么不值钱的,庄子里多的是的破烂玩意儿,该丢还是得丢。”
  思绿应得特别响亮:“好嘞,半青姐姐你只管放心罢,我这就带六喜姐姐去。”
  ......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晚了一天tt
  今天本来要万更,但实在来不及,明天会继续日六补回来。
  昨天欠的章节也会在之后补回来的!
  爱你们呀!
  本章留评发红包~
  第22章
  且不说那厢六喜趾高气昂地随思绿去看了冰窖后,面色是如何由红转青,又是如何由青转红,最后一声不吭,灰溜溜地回了府,连那碗“三姑娘亲手做的冰酥酪”都没再管。
  这边,宜臻写算题已经写到心情糟透,几乎就要把宣纸撕碎,直接摔在砚墨里。
  她一上午老老实实地坐在桌岸边,光列算式打草稿就费了不下四五张纸,但到现在,也就写完了半张答卷。
  出答卷的人不晓得怎么就那么空闲,成天琢磨些打水倒水,修路追车的琐碎杂事儿,还非要把鸡和兔子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让数头数脚。
  就不能分开两个笼子装噢?
  还有这题:
  祝四姑娘买了一篮梨子,若均等分给两个丫鬟,则还剩一个,均等分给三个丫鬟,余两个,均等分给四个丫鬟,余下三个,若均等分给五个丫鬟,则剩下四个,请问,祝四姑娘至少买了几个梨子?
  莫说她从没去买过梨子,便是真要买梨子分给底下人,也是算好了府里头每个丫鬟小厮的份例,再差人去买的,哪有买回来再分的道理?
  就算分不完全,剩下的自己吃就是了,何止于两个三个五个的分来分去,平白耽搁时辰。
  出了这些题的人,分明就是在故意刁难她。
  宜臻算了一上午还是写不完一张卷子,被这些乌七八糟的问题弄得恼火又心酸,只差没委屈地落下泪来。
  但她同时心里头又深深地知道,就算她被这些算题难哭一百次,也没脸去找出题的她南面儿亲戚卫珩小哥说道。
  因为本就是她自己惹来的苦差事,本来就是她自作自受,她自讨苦吃。
  .
  事实上,幼年那场“被拐”浩劫后,卫珩回江南回的匆忙,临走前只给了宜臻一只木头鸭,也未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
  那时候,宜臻年纪还小呢,有时把玩着鸭子,有时拼着拼图,实在想念卫小哥哥,就歪七扭八地写了信,非央着娘亲给她寄到江南去。
  她那时才握笔,信写的着实幼稚的很,且每一个字儿都占了老大一块地,还有好些许错别字,一整张宣纸里头,就歪歪扭扭地说了两句话:
  珩哥儿,你好吗?我最近很好,我这里好多吃的,你空了定要来寻我顽。
  不过也就是这样一封信,让她往后又继续和远在江南的卫小哥哥有了联系。
  后来的年头里,卫成肃从霁县的知县升到了越州下属军州事,也曾入京两次述职,卫珩却再没随他来过京城一次。
  宜臻每月都会写信,卫小哥哥便每月都会给她回信,这么多年下来,粗粗一数有百来封了,装在匣子里厚厚一沓,宜臻都仔细留着。
  虽然后面九十多封信,都是她瞒着母亲,私下里托了大姐姐给寄去的。
  因她并不信任驿站的信骑,总担心自己的信会被弄丢了,弄坏了,被拆开来看了,被送错了,毕竟以前也不是没有的。
  而母亲老是怕她与珩哥儿太亲近,未婚男女这般私下里通信往来,被人听见了多有不好,最早先寄过一两回后,便不肯再让府里来往江南的车马给她送了。
  但其实,她与卫珩写的信都十分规矩,一封信只寥寥几句,大多都是些客套的套词,问问最近好不好,祝愿身体康健,日子安顺。
  便没了。
  好像幼年时的亲密早已过去,那些蜜饯枣子,点心果脯,木头玩具,如今都成了难以再续的成年旧事,珩哥儿回了江南后,他们就忽地生疏了起来。
  来日再见,怕也只是福一福身,道一句卫家哥哥好。
  母亲总以为,卫家在这艰难年景里能运如此多的粮食来,是瞧在自己小女儿的份上,卫家不愿意与伯爵府的婚事出差错,才这般讨好。
  也因了那十几车粮食,她往日里积在胸腔中的郁气散了不少,到底觉得,这卫家也不算是太糟太糟的去处,若是能一直因为伯爵府的势捧着小女儿,她最起码能活的舒心。
  但宜臻心底清楚的很,那些粮食与她并没有什么关系,与伯爵府也没关系,不过都是卫珩瞧在亭钰的面上送来的罢了。
  亭钰说了,当年卫珩研究新粮种的时候,他出了不少钱财,是以在珩兄的粮食庄子内也有半成股。
  这样一想,不知为何,宜臻竟有些莫名的怅然。
  她到如今,还清楚记得幼年时,那个背着她一步一脚印在苍山里头艰难行走的少年。
  漆黑阴冷的柴房里头,他们相依为命,死里逃生,本那样亲近的,怎么如今忽然就生疏了呢。
  ......
  到了午后,窗外蝉鸣越发凄厉扰人,宜臻截断思绪,把手里订好的题卷翻到下一张。
  继续打算式。
  事实上,她如今之所以会在这里万分艰难地写这算术题,全是因为有日她去寻亭钰,正好瞧见了卫珩寄给他的信。
  厚厚一封,捏上去厚实的吓人。
  她多问了几句才知晓,原来这么些年,亭钰一直都与珩哥儿有通信往来,一月里好几封,无话不谈,关系亲近的不得了。
  只不过怕家里人恼,他从不敢多说。
  而这些年,亭钰也一直在跟珩哥儿学算学,信里厚厚的一沓纸,便是卫珩出给他的题。
  “卫大哥与我说了,待做完了这些算术题,后面就可以学几何了,你晓得几何是什么不?算了,瞧你这傻样儿就知道你没听过,哈哈哈哈......”
  宜臻被他好一通嘲笑,当时匆匆瞥了眼那题卷,又觉得里头的问题真有意思。以前从没见过,也不知道这样古怪新奇的事情,都是如何算出来的,亭钰写在题卷上歪七扭八的符号,又是什么意思。
  她好奇的很,又出于内心隐秘的骄傲和不甘心,不愿意拉下脸问亭钰,是以月中按照惯例写问候信的时候,就没忍住,难得在信中提了这件事儿几句。
  结果珩哥儿下一封信来,便是连带着一小匣子书,和好几份算术题。
  那些书一看就知晓是自己誊写的,里头的内容全是在教算术,满纸不认识的符号,亭钰当年也得过,告诉她这几本并不十分难,不过学个趣味罢了。
  然后......然后宜臻就觉得很自卑。
  她心里想自己好像也并没有这么笨的。
  自小到大,连父亲都说,她在念书上有很大的天分,一篇文章不过读了一两遍,就能通通背下来,几乎能够过目不忘。
  在念书这一条道上,莫说大哥哥二哥哥和亭钰亭盛,便是连府里头向来以聪慧著称,谋略见识远胜过男子的二姐姐,都比不上她。
  可如今她才发觉,父亲都是诓她的。
  她只是背书快些,像算学这样的科考内容,根本连贪玩的亭钰都比不上。
  “这都是基础的内容,后头还有好多呢,等你认完了数字,学完了基础代数,便要学基础几何,代数和几何学到后头,还有稍难一些的概率。”
  亭钰兴致勃勃,说的话,宜臻一句也听不懂。
  但她能听出来,亭钰他显然对卫珩推崇的很:“我与你说,卫大哥是真了不得,他真的懂好些好些东西,我敢说,他手里头的许多玩意儿,连皇帝也没听过没见过,你别听人说什么卫大哥游手好闲,不过都是些眼界低的小人偏见,卫大哥只不过懒得像那蒲大鹅一般四处显摆罢了,不然,这天下谁都比不上他。”
  一句话,把天子连带自己亲娘都骂进去了。
  宜臻戳戳他脑门:“亭钰小儿,你可长点心罢,这么大人怎么还这般口无遮拦的,圣上也是你可以随意编排的?要是让父亲听见了你今天这话,看他不打断你的腿。”
  “打便打呗。”
  少年轻嗤一声,“反正如今也不过是个空壳子在强撑着罢了,这世道如今乱成这样,再过几年,还不知道这天下姓不姓周呢。”
  “亭钰!”
  “你放心。”他摆摆手,“我只在你面前说呢。”
  “况且,哪怕这世道再乱,咱们都能平平安安的。四姐姐,你可千万别难过,卫珩好着呢,日后你就能知晓了。”
  ......
  日后的事儿,宜臻如今或许能猜到一些,却并不敢多去细想。
  若是可以的话,她甚至期望自己一辈子都不必去想。
  这世道如今确实是风雨飘摇,乱的很,关于大宣的将来究竟会如何,并不止亭钰在她面前提起过。
  父亲提过,大哥哥无意间吐露过,二姐姐也说过,每个人都说的不一样。大哥哥觉着,大宣实力雄厚,待天灾过去,依然能屹立中原不倒;父亲觉得,酆王还是太心急,不懂蛰伏,这时候就急匆匆地开了站,不过只让大宣出一阵乱子罢了,在天下太平之前,他们一定要保全自身。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