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节
作者:卿隐      更新:2022-09-01 09:44      字数:4765
  “宋大人真是贵人事忙,几次上门拜访皆不得见,枉我还神伤许久,当是宋大人是在躲着在下。”
  宋毅懒散拿过酒壶给对面胡马庸满上,闻言不过自嘲一笑:“这声大人宋某可担待不起。如今的宋某不过丧家之犬,旁的人避之都唯恐不及,而宋某也有自知之明,自然不敢轻易连累胡大人。”
  胡马庸忙接过酒:“宋大人断不可妄自菲薄。且照这般说来,我胡某自也担不起大人两字称谓,你我二人皆是天涯论落之人啊。不如这般,胡某虚长你几岁,就托大喊你一声贤弟,可好?”
  宋毅抬杯笑道:“胡兄。”
  胡马庸举杯相碰:“宋贤弟。”
  这般喝过一盏,气氛融洽了很多。
  胡马庸叹气:“谁能想到人生境遇这般奇特,上次与贤弟在此还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贤弟大权在握,而为兄也恰逢升官之际。怎料这才几年,转眼间你我二人在此相逢于此,竟双双被罢了官职,这般落魄。”
  宋毅阖了眼皮不冷不热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除了认命,还能如何?” 说着便又兀自连喝过两杯。
  胡马庸见他神色略有沉郁,就有些数了,赶忙起身给对方斟满酒,两人就开始对饮起来。
  酒过三巡,双方皆有些微醺。胡马庸使了眼色,画舫里的花娘便全都出去。
  待舫内只剩他们二人,胡马庸对宋毅拱拱手,万分正色道:“实不相瞒,为兄今日找贤弟,是有一事相求。”
  宋毅搁下酒杯,微诧:“哦?何事是宋某能帮上忙的?”
  胡马庸试探道:“为兄有一贤侄颇有些才干,为人又忠厚老实,淳厚可信,若是能做贤弟的左膀右臂,定会为贤弟分忧解难。”说着微顿,又额外加了句:“定唯贤弟你马首是瞻。”
  宋毅面上困惑:“胡兄这话可听得我糊涂了。胡兄的贤侄定是万里挑一的人才,焉能到宋某身边做奴才?不成,不成。”
  胡马庸干笑一声,心道这宋毅可是在装糊涂,却也只得将话再点明了些:“为兄指的是……两江总督一职。贤侄仰慕贤弟已久,若是他接替此位,断不敢对贤弟有半分不敬。不知可否劳烦贤弟高抬一下贵手?”
  “胡兄这话说的我愈发糊涂了。”宋毅道:“官职任免乃圣上钦定,哪里轮得到我一白身做主?此言是陷我于不忠不义了。”
  胡马庸心里直骂娘。满口义正言辞,当哪个不知他宋毅实打实的腹中黑。现在明眼人哪个还看不出来,这两江地界若无他姓宋的点头,谁来谁死。
  知道面前这位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要想说服他,少不得要拿出些诚意来。胡马庸遂压低声音道:“圣上不念旧情,难道贤弟心里真的毫无怨言?九王爷常与我说,贤弟大才,落到这般田地实属可惜。”
  说到这,胡马庸接下来的话未点明,只含糊道:“未免贤弟多有顾虑,王爷也说了,不必贤弟多做什么,只要作壁上观就可……届时,可允你这个。”
  说着,手指蘸了酒汁在案上划了条横线,泾渭分明。
  宋毅从那条横线上移开目光,看向胡马庸似笑非笑:“不知胡兄的贤侄是……”
  胡马庸一喜:“正是那左相第三子,王永继。”
  宋毅略一沉默,便举了杯。
  胡马庸便知此事成了。赶忙举杯相碰。
  双双饮下后,胡马庸高声喊那舱外老鸨进来,扔了厚厚一沓银票过去,让其带进来些容貌顶尖的花娘助兴。
  之后宋毅跟胡马庸一人挑了两个,左拥右抱的吃酒,调笑,好不快活。
  “咦,贤弟手上带的可是佛珠?倒是别致。让为兄看看。”酒酣耳热时,胡马庸就有些大醉了,偶然见着宋毅手腕上缠着的一串色泽乌黑佛珠,惊奇之余不免就探了身,想要伸手去抓。
  宋毅顺势抬手将那胡马庸推回坐上,笑道:“胡兄怕是醉了吧。”若细看,便能知他眉梢眼角皆无半分笑意。
  胡马庸还兀自呵呵直笑:“衣中带旧珠,没想到你宋毅竟然还信佛,哈哈哈——”
  宋毅拂了下袖,阖了眼皮,端过酒杯兀自斟酒喝着。
  几个花娘瞧着气氛微冷,遂建议道:“不如咱们几个姐妹给两位爷唱个曲儿跳个舞助助兴罢。”
  宋毅可有可无的挥挥手。
  几个花娘便轻歌曼舞起来。
  胡马庸拍掌叫好,有几段他熟悉的,甚至还一同随着哼唱起来。
  “说来,这官场之中还真难遇到如贤弟这般同道之人。”胡马庸感慨着,随即朝对面人暧昧的眨眼,嘿嘿一笑:“对付女人还是贤弟更胜一筹。枉我之前自诩人间情客无往不利,可到了贤弟这里竟生生逊了一筹,当真是甘拜下风啊。”
  宋毅觉得他这话似乎有些奇怪,遂挑眉看他:“胡兄是指?”
  胡马庸抬手指指他,眼神示意他这是在装相,可还是出口解释道:“就是那药啊。当初不是让那老鸨给你寻那调/教人的药吗,难道贤弟不记得了?”
  宋毅握着的酒杯就停了半空。
  胡马庸还在喋喋不休:“还别说那药简直了,神药也不为过了。管她哪个贞洁烈女,只要药一入口,站她跟前的那就是她心底深处藏得哪个情郎了,任你如何摆布她都甘之如饴,真真是神仙都比不得啊。”
  气氛却突兀的沉寂了数息。
  “是吗。时间过久,有些忘了。”宋毅抬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啪的将酒杯重重搁下,沉声:“老鸨!你进来。”
  第117章 烽烟起
  要不是手里还捧着一沓厚厚的银票, 老鸨都恨不得能抽自己个耳刮子。谁让她口无遮拦,先前为了讨好几个出手阔绰的贵客, 便拿出这药显摆说是如何如何灵验, 说到兴处,竟说秃噜嘴将这宋制宪也用这药□□人的事, 也给一并带了出来。
  哪个晓得这些个贵人的嘴怎的就这般碎,竟还巴巴到人跟前亲自说去?
  说来也怪她不谨慎,大概是觉得事情都过了好些年了, 想着这阅人无数的制宪大人,指不定早就将那个硬茬给忘在哪个旮旯地了,这方嘴无遮拦了去。可如今她这般瞧着,制宪大人分明是对此事在意的很,对那硬茬子哪里像是忘了的模样?
  老鸨只觉得手里的这厚厚的一摞银票, 分外烙手。
  临去前那位塞给她这些个银票, 笑着夸她句做得好, 还说是既然她神通广大那就帮他再多买些。可她听在耳中,怎么都不觉得这像是好话。
  毕竟当得知此药功效后,饶是他面色如常, 甚至还毫无异色的赞了句甚好,可她又不瞎, 如何能错过他沉目盯那装药瓷瓶的眼神?其中暗藏的凶戾简直令人心惊肉跳。
  每每想起, 愈发令她难安。
  现在唯一能给她安慰的一点便是那宋制宪如今已被解了官职,虽说余威尚在,可毕竟不比大权在握的时候了不是?
  福禄觉得自打那日从画舫回来之后, 他们大人的情绪就似乎有些不对,接连几日的沉郁寡言,周身气息都暗沉了许多。
  他猜应该是那日胡马庸不知跟大人说了什么。想来应该是涉及京中局势,且大概是局势复杂的缘故罢,否则大人也不会每每盯着墙面上舆图的时候,神色晦暗不明,尤其是看向京畿所在位置时,更是陡然窜起几分阴骘来,令人望而心惊。
  十月中旬,圣旨下达,通政司参议王永继胜任两江总督一职,择日离京上任。
  朝堂哗然,正五品小官接连六级跳升任正二品重员,自本朝开国以来,从未有之。
  更令人费解的是,此次圣上额外提拔的王永继,可是左相之子。而左相在朝中立场为何,只要不瞎不聋的,哪个还不知?圣上此举,其中真意,确定不是为了送那王永继去死?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可圣上却浑然不顾势要一意孤行,若有官员提出质疑,定会遭到圣上一顿严厉训斥。
  右相的嫡系到相府上汇报情况。
  右相难免震惊:“圣上如何肯重用那王永继?”能力和才学且放置一旁不提,单说他是那左相之子这条,又如何能让圣上委以重任?简直匪夷所思。
  “圣上说,王永继与他父亲不同,他早已投靠吴提督门下,现愿为圣上效犬马之劳。”
  右相呼哧呼哧喘着气,好半晌没说出话来。
  “好,可即便圣上愿重用他,难道就能保证他可以活着入两江?”
  “这个……下官也着实疑惑。可圣上却说已令人去两江传圣旨,料那宋毅慑于朝廷之威,这回断不敢肆意妄为。下官等虽有质疑,可圣上言之凿凿,吾等也不敢贸然进言。”
  右相的脸色甚是难看:“若那王永继真能活着入两江,那才甚是可疑。圣上难道就不想想,王永继凭什么?就凭……那区区一张圣旨?岂不可笑。”说着喉间又泛起股腥甜来,硬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右相疲惫的沉沉叹息。他觉得他大概是很难活到寿终正寝那日了。
  对于此事,同样震惊和疑惑的也包括当今左相大人。
  左相狐疑的看向他这个素不成器的庶子,问:“你何时与那吴提督来往密切?圣上又为何突然任你为两江总督?”
  王永继讷讷的说是在吃花酒的时候与吴越山相识。之后又一同吃过几次,因他曲意逢迎对那吴越山多有奉承,所以他们两人就慢慢熟稔起来。此次也是吴越山向圣上举荐的他。
  左相半信半疑的哦了声,又犀利的看他:“之前为父对你多有冷落,你可是心生埋怨?”
  王永继慌忙跪下磕头道不敢,只说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惩戒。
  “起来吧。”左相看他:“你记住,你姓王。为父不反对你为自己谋利,可无论何时,都不得有损王家利益。”
  王永继一连声的应是。
  左相皱眉看他满脸卑怯模样,只觉得其要德没德,要才没才,要骨气没骨气,连他这个做爹的都万分瞧不上,却也不知如何竟入了金銮殿那位的眼。
  现在连他都有几分怀疑,圣上是让其送死去了。
  十日后,新任两江总督王永继抵达苏州,顺利的住进了总督府衙门。
  消息传进紫禁城,可想而知引起了多大的轰动。
  最惊不过众臣工,他们连吊唁之词都想好了,哪成想王永继那小子竟活着入了两江?
  最喜不过当今圣上,当即赏赐了金银器物、御用珍宝甚至一些特意令御膳房做出的各色糕点等,派人加急送往苏州,以示恩宠。
  苏州府城,宋府。
  福禄掰开蜜蜡,小心取出里面密信,递交给他们大人。又迅速去拿了柄烛台过来,仔细点亮了烛火。
  宋毅对着烛火展开信件,一字不漏的看过上面的内容,之后就凑近火舌将信件点着,随手扔在火盆里。
  护军参领齐忠彦,与王永继私下有来往。
  阖眸沉思半许,他推案起身,大步走向墙壁上所挂的舆图前,抬手在苏州府城方向凌空写了个王字。
  略一停顿,他转而又伸指划向凉州所在位置,写了个九字。
  之后又再次移动,北上划向京都。
  这次,他停顿的时间略长,抬手划过将整个京都给圈了起来,目光也反复在京都、苏州以及凉州三地方向游移。
  许久之后,他动作突然一顿,而后迟疑的抬手朝京都北方位置划去……然后蓦的停在一处。
  宋毅慢慢眯了眸。
  此处,对应着匈奴王庭。
  总督府衙门里,王永继想着九殿下刚令人带来的口信,不免有些烦闷。
  九殿下想让他尽快掌控两江兵马,而他又何尝不想?自打他接任两江总督一职后,外人瞧着是无限风光,殊不知他这官做的是黄柏木作了磬锤子——外头体面里头苦。别说大权在握了,如今他连政务的毛角都未摸得着,那些个两江官员成日里要不高高晾着他,要不就是捡些琐碎的杂事来糊弄他,连这里头的三五六他都弄不清楚,更何况要掌握军政大权?
  令人铺纸研墨,可提笔之后又好长时间下不去笔,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复这位殿下。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个折中法子,先写了封信给那胡马庸,想让他替他来出个章程。
  又过了些天,胡马庸的回信未至,倒是九殿下又令人捎了信来,这回没提让他掌控军政大权之事,只提到让他注意两江的动静,一有不对需马上汇报。
  王永继吁了口气,这倒还好说。
  显德四年腊月。
  今年的冬日来的比往常还要早,还要冷,这才刚至腊月,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一推开门,狂风卷着雪渣子直往人脖子里钻,叫人冷的好一个哆嗦。
  比外头天气更冷的是今日早朝的气氛。
  八百里加急文书呈至御案,西北凉州于周边禹门口、巴蜀等地大肆购买良马,又重金招揽山匪强盗等亡命之徒,动作频繁,实在可疑,望圣上早下决策。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