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令 第706节
作者:姒锦      更新:2022-09-02 23:59      字数:3355
  宝音一走,他们也要离开嘎查。
  时雍猜,赵胤是有一些后续的事情要处理,这才没来送行,于是,便同陈岚和乌婵各自回去,吃早膳,收拾东西,忙得不亦乐乎。
  一群人分开拔,一南一北,人员多,行李也多,搞得如同搬家一样,整个好像嘎查驿站都颇有点乌烟瘴气的感觉。
  丫头小厮们捯饬得窸窸窣窣,大黑在脚边欢快地奔跑,隔壁的元驰和玉姬在打架……
  只有赵胤的院子安静得有些过分。
  在听到玉姬第十次叫元驰“滚”,而元驰也说到第十次“滚就滚,不滚我是你孙子”后,时雍坐不住了。
  “乌婵,我去看看赵胤。你陪陪我娘。”
  陈岚笑道:“去吧去吧,娘不需要人陪。”
  时雍点点头,急匆匆地走,在半道上碰到谢放。
  他脸上略带焦灼,看到时雍连忙上前,低下嗓子道:“郡主,快去看看爷吧。”
  时雍心里一惊,“他怎么了?”
  谢放左右看了看,小声道:“尚在熟睡,都没去送行。我觉得有点不对劲。有点像,有点像……”
  看他犹豫不决的样子,时雍更是心急如焚,大步往前走得极快,“你吱吱唔唔做什么?走,我们边走连说。”
  谢放飞快地瞄她一眼,又迅速收回视线,迟疑般低低道:“爷的模样很像那次京中大乱,他却昏睡不醒,我有点忧心……”
  时雍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是这样?
  那次是误了大事,这次是误了行程,若不是长公主不会怪罪,这就不是小事了。
  但是时雍想不明白,为什么赵胤跟她亲近会昏睡,醒来后,却又没有半分影响。
  而且,也不是次次都会这样——
  难道是姿势不对?
  她脑袋有点隐隐作痛,进门一看赵胤果然还没有苏醒,赶紧叫谢放去拿她的药箱,然后备好银针,坐在床沿上,轻轻摸了摸男人的脉象,正要举针扎下去,男人的双眼就腾地睁开了。
  “你在做什么?”
  时雍愕然。
  随即流露出几分惊喜。
  “你总算醒了,可吓死我了。”
  赵胤似乎有些头痛,眉头紧拧着,半眯起眼审视般看了时雍许久。
  “我怎么了?”
  时雍回望一眼。
  谢放赶紧退出去,只留他们二人。
  时雍看了赵胤一眼,稍稍有点不自在,将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要不然,也不会随便轻薄你,还,还爬到你的床上睡觉。”
  嗯?赵胤看她一脸真诚,眉心再次蹙起。
  时雍见他不吭声,摸摸他的额,又摸摸他的脉,神色凝重起来。“赵大驴,你是不是哪里痛?还是有哪里不舒服?为什么不说话?”
  赵胤本想告诉她的“真相”,被她一声“赵大驴”劝了回去。他朝时雍伸出手,示意她扶起自己,又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谢放端来的温水漱口,这才缓缓道:
  “阿拾粗鲁是粗鲁了些,但本座宽宏大量,就原谅你这一次。”
  时雍一听这话,羞耻啊。
  对着这么一张脸,她怎么能粗鲁呢?
  清了清嗓子,她收住表情,认真地转移了话题。
  “我方才想了一路,你这莫名其妙的昏睡到底是为什么?你说,该不会是我,有毒吧?”
  赵胤一怔,看女子正经模样,哭笑不得。
  “不无可能。”
  时雍眉头蹙得更厉害了,“那怎么办?我还这么年轻,不想守活寡啊……”
  赵胤面色变幻,差点没气出个好歹。
  “你男人没死,你守什么活寡。”
  “呃,我就那么打个比方。”时雍还在想“昏睡”的事情,“此事太过费解。咱们皇陵里,都那样了,你也精神抖擞的……昨夜,我总不至于比那天还……还要粗鲁吧?”
  赵胤看她一脸担忧,不忍心再逗她了,将她的手拉过来。
  “不用思虑太多。这几日你我都很疲累,我昨夜又吃了不少酒,困乏了也是有的。”
  是这样吗?
  时雍看他神色如常,摸他脉象又无碍,点了点头。
  “那你以后要注意些。要是有哪里不舒服,要马上告诉我,我不行,还有我娘,我师父……”
  赵胤淡淡一笑,“下次再不会了,一定要让阿拾做个完整的小妇人。”
  什么完整的小妇人?时雍的脸颊登时有些热。
  “讨厌。”她拍了赵胤一把,“赶紧起身啦懒虫,所有人都在等你。”
  赵胤一把搂她过来,低头在额角一吻,这才起身传水洗漱。
  时雍错愕不已,“赵大驴你学坏了。如此孟浪,还是你么?!”
  赵胤勾唇,揉她脑袋,“出去吧,我更衣。”
  ……
  骄阳似火,灿烂的金辉洒在嘎查驿道上。
  驿臣带着驿站的小吏差役,出门恭送,两旁站满了围观的村民。
  队伍的中间,一前一后几辆马车徐徐向前,辘轳麟麟而动,队伍最前,一面“锦衣亲军都指挥使”的旗帜在风中猎猎翻飞,马车里的人静寂不语,随行的陈萧、元驰等人骑马而行。
  走出嘎查村,车队绕行阴山,渐去渐远,将一座座连绵的山脉抛在了脑后。
  “终于要回京了。”
  时雍带着大黑坐在赵胤的马车里,撩开帘子看着窗外,心里不由唏嘘。
  这一次塞外之旅,如同做梦一般,再回京,又不知是何光景。
  第六卷 血经秘闻
  第697章 京师风云
  大晏,京师。
  鼓楼街的“王氏饭馆”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小门小户小饭馆,生意如此火爆又兴隆,常有人说是托了东定侯的福,宋长贵养了个好女儿,找了个好女婿,升官发财只是早晚。但也有人公正的说,亏得王氏有一把好手艺,再普通的食材到了她的手上,都能做出不同滋味儿。
  最紧要的是在王氏饭馆,总能吃到几味新鲜菜式,她的菜,花样多,很讨巧,便是京师城里最好的酒楼,也比她家略略少了那么一点意思。后来甚至有人传出话来,说王氏从明光郡主那里得来了宫廷菜谱。这些话传出去,惹得好些体面的大酒楼厨子们不体面地偷偷来试吃新菜。
  王氏也不多话,任由他们学了去。过不了多久,她又能做出旁人没有的新菜来。
  一番折腾,饭馆生意好了,新菜名一贴出去便引来食客排队而食,热闹越传越远,王氏饭馆声名大振,便是京中的达官显贵也常常莅临。此番光景,引来四邻八方的艳羡,也惹了不少的是非。
  生意越来越兴隆,饭馆的桌凳已经招呼不了食客,王氏的兄嫂见状纷纷出主意,让王氏另外盘个大点的店面,或是干脆开个大酒楼,做分号,把生产做到兴庆府,应天府去。
  王氏把所有建议她做大的人都大骂了一顿。
  “翅膀还没有硬呢,就想学人家起飞。我一个人就两只手,能做得了几个菜来?开大酒楼?你们怕不是想我倾家荡产,把手头几个钱都折腾进去,再说了,我阿拾还没有回来呢。我若是开了大酒楼去了,她回来上哪儿找家去?往后再不要提了。”
  王氏不仅坚决不开分号,不做大酒楼,甚至连店面的桌椅都不肯多加两张。
  每天早早打烊,饭菜卖完不续。
  而且,店中食客,不管官职身份一律讲究先来后到,当官的经商的,都没有预定。为此,她得罪过人,碍于她有个了不得的女儿和女婿,又得公主垂青,尽管无数人编排这王娘子得了便宜卖乖,狂妄自大,但除了眼红,谁也拿她没法。
  更气人的人,她越是如此折腾,王氏饭馆的生意就越好,生意蒸蒸日上,饭菜供不应求。
  那时候,时雍从三生崖坠落黄泉谷,杳无音讯,生死未知。
  宋家几口就是靠着这个饭馆支撑,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等待的日子。
  赵胤远赴兀良汗前,来探望过宋长贵和王氏,但是他没有告诉这二位时雍的下落,一是为了保密,怕他们将事情传扬出去,二是结果未知,他也怕二老忧心。
  然而,王氏是个精明人。
  虽然赵胤没有明说,但王氏见他特地带走子柔和春秀,心里便有了些计较,觉得自家闺女可能有下落了。
  自打那时起,她就整天盼着念着等着,巴不得哪里一睁眼,阿拾就笑吟吟地站在面前,同她斗嘴,做惹事精,招她心烦。
  再后来,京中常有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传出来,茶馆、酒肆、包括王氏的小饭馆,总会有人高深莫测地说起一些明光郡主的事情,但是只要王氏上前询问,人家便三缄其口,含糊其辞。
  王氏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想听到消息,又怕听到坏消息,就这么过了一段日子,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从北边来的驿使骑着高头大马等在王氏饭馆的门口,递给王氏一封信。
  宋长贵当差去了,王氏不识字,赶紧让人去把学堂里念书的小儿子宋鸿叫回来给他娘念信,这才确定了阿拾的消息。
  那一天,王氏喜极而泣,关了饭馆,在内厅里摆上好酒好菜,一家人吃了酒抱头痛哭。
  今天是继上次关门歇业后,又一次关门闭户的大日子。
  王氏早早就让宋长贵写了个告示贴出去,说是打今儿起,“王氏饭馆”要歇业十日,休整休整。
  生意这么好,说关门就关门,还一关就十天,不得不说王氏任性。
  不满的人咕咕哝哝。
  有消息来源的知情者,却是传出了风声。
  “听说宋家大姑娘……不,明光郡主要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