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
作者:夜深      更新:2023-12-07 20:03      字数:6809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奇怪,应彩霞的祖辈本来就是做生意的,对于金钱和数字的敏感也许是天生的遗传,以前没有表现出来,而现在给了她这么一个平台从而显露了出来罢了。
  问了问羊城这边的生意情况,顾杰对答如流,在羊城这边顾杰已经完全独当一面了,虽然他的开拓性不如秦正国,但顾杰却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和执行人,一切事在宋援朝、秦正国决定之后由顾杰执行并推行下去,做的极好。
  “鹏城那边的情况了解过了么?”听完羊城的汇报,宋援朝问道。
  “鹏城要搞特区的消息其实两年前就有了,而且那时候省里就完成了由县改市的工作,去年的时候新的班子已经建起了了,尤其是今年春节后鹏城方面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初期建设……”
  “这么说,鹏城那边现在已经有基础了?”宋援朝追问道。
  顾杰笑着摇摇头:“基础?基础远远谈不上,只能说比原来稍好些罢了。”
  “什么意思?”宋援朝皱眉问道。
  顾杰仔细地向宋援朝解释,宋援朝才搞明白鹏城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虽然鹏城特区的筹备从1979年就开始了,而且再过几天就会公开宣布特区的成立。可实际上鹏城这个所谓的特区根本就是一张白纸,甚至可以说连白纸都不如。
  春节后,顾杰回到羊城后就特意去了一趟鹏城,上个月他又去了一次,这两次的鹏城之旅让顾杰失望不已。
  虽说鹏城特区建立已经铁板钉钉,可鹏城那边却实际上依旧是当初的县城模样,而且这个县城模样连羊城的近郊都不如。
  鹏城市中心靠近罗湖那边,却只有一个红绿灯路口,在这个红绿灯路口四个角分别是鹏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此外还有一个市招待所,除了这些离开这个路口向其他三个方向走,走不了多远就是一片接着一片的农田。
  除去市中心的道路还稍好些,是沥青的马路,其余地方根本就算不上真正的马路,好点的是煤渣路,差的只能说是土路而已。
  这种土路是靠来往的车压脚踩出来的,天气好的时候风吹过到处都是烟尘,可一旦下雨天,这土路又变得泥泞异常,开车的车轮子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如果是走路的话一脚踩在泥坑里,等把脚拔出来估计鞋子都不见了。
  道路条件差成这样不说,许多地方还不通水电,就连政府那边许多时候也会断电断水,只能用发电机来凑合。
  这样的地方能搞出什么花样?宋援朝看好鹏城特区,但顾杰却怎么都看不出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在鹏城那边折腾还不如在羊城呢,无论从哪一点出发作为首府的羊城不比鹏城更好?
  第227章 熟人
  “对了宋哥,前天我和正国哥通了个电话,让他到鹏城后直接来羊城碰头。可现在鹏城连住的地方都没,就一个招待所还破破烂烂的没几间房,而且我上次过去时问过了,现在到月底的房全订出去了,想住都没地方,除非找当地的农民借住。”
  说到最后,顾杰想起这件事和宋援朝交代了下,宋援朝听完顿时皱起眉头,他没想到如今的鹏城居然是会是这副样子。
  起初宋援朝是把碰头的地方安排在鹏城,一来鹏城离香江近些,来往方便。二来再过几天就是鹏城的特区正式成立日子,林道远会和他们在鹏城见面,可现在顾杰居然说鹏城没什么地方住,而且招待所也早就订满了,这让宋援朝有些措手不及。
  想了想,宋援朝暂时把这事放到一边,他打算抽时间给林道远去个电话问问情况,如果实在不行他们就当天去鹏城然后来回,反正有车也方便,最多也就路上花点时间而已。
  宋援朝对于鹏城的后世情况比较了解,但对于鹏城特区刚成立的那段日子却了解不多。
  这其实也不怪宋援朝,毕竟当时宋援朝只是一个电话局下属工程公司的临时工,每天的工作只是和电线电话这些东西打交道,上班累的像条狗,到家只想着油盐酱醋和吃饭睡觉,哪里会关心那些国家大事?
  更何况,这些国家大事离当时作为普通人的宋援朝实在太遥远,他最多是在报纸上和电视里知道一些有关消息而已,而宋援朝后世去鹏城的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初期了,那时候的鹏城早就不同往昔,大变模样。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鹏城特区刚刚建立的时候整个鹏城的条件极差,就像顾杰描述的那样,路不好走,住的地方不行,还经常停水停电,四周全是大片的农田,可以说要什么没什么。
  这种地方根本就看不到什么未来,也没人会相信鹏城居然会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令整个世界惊愕万分,从而彻底拉开了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步伐。
  鹏城在1981年之前是没有宾馆的,有的也就是顾杰所说的招待所。而鹏城的第一家宾馆是位于罗湖的竹园宾馆,这也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我记得是,如有错误请指正)。
  随着竹园宾馆的建成和开业,鹏城终于有了可以接待来往客商的地方,而接着1982年开业的东湖宾馆拉开了鹏城一系列宾馆的建设热潮,等到1986年鹏城第一家五星级的南海酒店建成并开业,标志着鹏城已经走在了改革开放道路的前端。
  “这事不急,反正还有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再说。”
  “宋哥,还有件事……”正当宋援朝皱眉思索的时候,顾杰突然想起一件事,他凑近宋援朝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道:“前几天我在街上碰上了一个人,你猜我碰上谁了?”
  “这我怎么猜得到?”宋援朝瞧着他这副样子顿时就笑了,这世界这么大,认识的人又这么说,没头没尾的一句话让他猜,他又不是顾杰肚子里的蛔虫。
  “张斌……!”
  一个熟悉的名字从顾杰嘴里说出,让宋援朝顿时一愣,这个名字他多久没听到了?一晃都一年半了吧。
  1979年春节后,宋援朝从西北回到沪海,他在沪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上李大琪、顾杰等人搞衣架的买卖。
  衣架的买卖为宋援朝等人赚到了第一桶金,也正是有了从衣架买卖上的收获这才有后来的一系列发展。
  当年做衣架的时候,除去宋援朝和李大琪、顾杰三人外其实还有两个人,那就是张斌和王建军。
  张斌和王建军不仅是李大琪的朋友,也是宋援朝的初中同学,当时把他们两拉进这个团体一来是大家都是熟人,二来也是看在同学的份上拉他们一把,以为那时候他们这些人都是知青回到沪海,既没工作也没收入,回来后日子过的很不如意。
  可宋援朝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当衣架的买卖刚刚走上正规的时候,张斌和王建军在利益熏心趋势下和宋援朝他们散了伙,散伙后张斌和王建军不仅偷偷挖了宋援朝的墙角,还找了几个人拉出去单干,甚至为了利益拉帮结派搞起了欺行霸市的行径。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由于张斌和王建军做的太过分被人举报,公安直接带队抄了他们的老窝,当时王建军和跟着他们干的几个年轻人在做衣架的防空洞里给逮了个正着,而张斌恰好不在那边,得知消息后直接就从地形复杂的菜市场那边跑了,这一跑就再也没人知道张斌的下落。
  跑的时候张斌直接带走了王建军放在他那边的钱,这些钱原本是用来进原料的,可还没等张斌购入原料就出了事,所以张斌一跑,这些钱就和张斌一起没了下落。
  根据王建军之后的说法,这笔钱足足有四千多元,可如果加上张斌本身拥有的钱,恐怕总数超过了五千。
  别说去年的时候了,就算是现在这五千元也不是小数目,如果按普通工人一个月五十元左右的工资来计算,这五千元就是普通工人足足八年多的总收入,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王建军这人暂且不说,这家伙后来自作孽不可活,最终被抓了进去,现在不知道蹲在什么地方吃牢饭呢。
  而张斌带了这笔巨款就如同人间蒸发一样,公安找了他大半年都没找着他的人影,可谁想到居然会在如今出现在羊城。
  “你确定没看错人?”当宋援朝得知顾杰在羊城看见张斌后惊讶之余不由得追问道。
  “我怎么可能认错,这小子化成灰我都认识。”顾杰斩钉截铁道:“当时我正在开车碰上个红绿灯停下来点烟,这小子直接就从我车面前走过去,一时间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呢,等我反应过来打算下车去追他的时候,这家伙却不见人影了。”
  顾杰述说着当时碰上张斌的情景,那天他开车去送一批货,回来的路上等红绿灯时穿着时髦的张斌就从他车前走过,起初顾杰真以为自己眼花认错了人,等他反应过来再仔细看的时候,这过去的那人不就是张斌么?
  虽然张斌的穿着和以前不一样了,头发比在沪海的时候长了些,还戴着副麦克镜人模狗样,但顾杰绝对不会认错,就像他说的那样张斌就算化成灰他也认得出来。
  “就见了这一回?”
  “对!就这一回。”顾杰点头道:“我后来特意去了那边转了几次都没碰上这家伙,不知道那天是他正好路过呢还是怎么说。看他样子似乎混的不错,穿的人五人六的,也不知道现在在干嘛。”
  宋援朝皱眉想了想摇头道:“算了,这事也别和其他人说了,就当是没发生过。虽然张斌这小子不地道,可当初也算是合伙的朋友,现在我们走我们的阳关道,他走他的独木桥,管他在干嘛呢。”
  “我明白了。”顾杰点点头不再提这事,这时候李大琪回来了,敲门进来见宋援朝和顾杰在聊天呢,他也坐了下来,三人继续说了一会儿话,过不久到了午饭时间,大家一起下楼吃饭。
  午饭是在二楼吃的,因为现在人多平时也比较忙,顾杰特意请了一个当地的阿婆帮他们做饭。
  阿婆的饭菜做的不错,虽没有饭店的那么好,可却有着家常的味道,吃完饭后大家回楼上休息,宋援朝冲了把凉,换了身干爽的衣服,躺在床上想着心思。
  当天晚上,宋援朝就给在燕京的林道远去了电话,告诉林道远自己听说的鹏城那边住处情况。对于宋援朝反馈的信息林道远也不很清楚,他让宋援朝留下电话号码,过一会再打过来。
  一小时后,林道远的电话重新打了回来,在电话里林道远告诉宋援朝鹏城那边的条件的确不太好,所以当初打算让宋援朝和林燕他们一起住在鹏城的想法现在不现实了,就连林道远自己恐怕也会当天回羊城,所以让宋援朝他们还是住在羊城,等当天早点出发再在鹏城汇合。
  既然林道远这么说,宋援朝就如此安排,在电话里再确定了下时间,宋援朝就挂上了电话。
  第二天,宋援朝、李大琪在顾杰的陪同下逛了逛羊城的各处市场,看了看羊城的具体情况,连午饭都是在外面吃的,早上出去直到晚上才回来。
  而林燕一直和应彩霞在一起,再加上顾杰不在,高第街这边应彩霞需要坐镇,对于应彩霞的工作林燕很感兴趣,正好趁这机会在店里帮忙,同时也熟悉一下他们在羊城的生意。
  宋援朝他们到了羊城的第三天,从香江过来的秦正国也从罗湖过关由鹏城回来了。
  秦正国来的这天宋援朝和顾杰亲自去接他,顺便也正好看看鹏城那边的具体情况。到了地方宋援朝才确定顾杰说的一点都没错,现在的鹏城根本就不是后世的鹏城,亏得早做安排,要不然按原先在鹏城聚会恐怕连住的地方都找不着。
  第228章 股东会
  秦正国赶到,宋援朝的几个小伙伴们全齐了,这次是所有人聚齐的第一次见面,分别了这么久再见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当天晚上宋援朝做东,特意去了欧爱民那边好好吃了一顿生猛海鲜,这顿海鲜吃的大伙都赞叹不已,海鲜新鲜暂且不说,个头也远不是后世能比的,光是一斤多重的海蟹一人一个,还有鲍鱼、石斑、大黄鱼林林种种,就着酒水吃的是畅快淋漓。
  这顿饭欧爱民原本说要请,但宋援朝依旧坚持付了钱,只不过在欧爱民的坚持下只收了个成本费而已。
  吃晚海鲜大餐,大家好好休息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四日这天,吃完早饭后,齐聚在二楼的会议室里。
  盛华公司,这个公司最初只是宋援朝提议成立的一家公司名称,但在当时成立公司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公司也仅仅只是在纸面上,由宋援朝、李大琪、秦正国和顾杰四个人签署了一份私下的协议,把这件事给确定了下来。
  但在如今,盛华公司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了,秦正国去了香江后正式完成了公司的注册,并且因为应彩霞的加入,公司的股东也由原来的四人增加到了五人,相互之间的股份也进行了调整。
  目前香江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由最初宋援朝占55%,其余三人各占15%进行了改变,正式注册后的香江盛华公司股份宋援朝55%的股权调整为45%,李大琪和顾杰的股份由15%调整为12%,应彩霞的股份比例为10%,剩余的21%为秦正国拥有。
  这样的股份分配比例虽然从表面看是宋援朝失去了绝对控股权,但他并没有在乎这些,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调整,同时也考虑到了秦正国和应彩霞的因素,从而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毕竟秦正国一个人在香江,他作为香江盛华的实际负责人由原来的股份比例增加是理所当然的,也属于管理股的部分。至于应彩霞,原本宋援朝是打算给她的比例同李大琪、顾杰相等,但却被应彩霞拒绝了。
  在应彩霞看来,自己作为一个后来者,眼下的生活已比原来好了不知道多少,而宋援朝却还要给她股份,这让应彩霞很是意外,她觉得自己完全不能和李大琪、顾杰他们比,这个股份不应该拿。
  但最终应彩霞还是被宋援朝给说服了,一来应彩霞不是外人,她是宋援朝、林燕和秦正国的知青战友,多年在一起的经历相互之间早就比亲人还亲了,而且让应彩霞来羊城也是宋援朝的决定,在秦正国去了香江后,羊城这边除去顾杰外,应彩霞同样挑起了很重的担子,在创业初始,对于自己的伙伴宋援朝可不会像资本家那样斤斤计较,无论于私欲公,这个股份必须得给。
  拧不过宋援朝还有秦正国等人的好意,最终应彩霞勉强接受了这个股份,但她死活不肯接受和李大琪、顾杰两人相同的比例,最后在大家劝说下才接受了这10%。
  宋援朝坐在正位,他的左手边坐着的是林燕,林燕不是什么外人,她虽然不是盛华公司的内部人员,可她却是宋援朝的未婚妻,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老板娘”。
  对于宋援朝的生意,林燕之前倒是知晓一二,但最初她是反对宋援朝做生意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当时一提到做生意着三个字,人们想到的就是“投机倒把”,这是一个贬义词。
  而且林道远之前也和宋援朝约法三章,和他约定在学校时期不要亲自去做生意,以免惹出麻烦。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风气逐渐开放,就连国家也开始鼓励个体经济和农村的承包责任制,短短一年的时间许多观念得到了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林燕对于宋援朝的生意已没有了最初的担忧和反感。
  再加上宋援朝一直没有亲力亲为,无论是沪海的张勇还是燕京的罗阳,又或者羊城和香江这边,许多工作都是由别人出面并且操作,宋援朝就像是一个躲在幕后的大boss,看似没有直接插手,也没有违背和林道远的承诺,但这一切都和他脱离不了关系。
  此外,林燕的毕业在即,她毕业后的去向基本也已经确定了,作为恢复高考后京师大学经济系的第一届毕业生,林燕对于商业方面也逐步有了浓厚兴趣,这一次和宋援朝来羊城除了宋援朝他们的原因外,还有鹏城特区建立的原因。
  人的观念是会改变的,林燕就在逐步改变原来的观念,从最初的抗拒、警惕到如今的好奇和兴趣,所以当她得知宋援朝他们这一次会召开一个正式的盛华公司股东会的时候,林燕就提出了要参与其中的要求并得到了宋援朝的同意。
  今天的林燕不是作为老板娘的身份参加的,也不是作为他们这些盛华公司股东的朋友列席,她担任的角色是会议记录员,主要工作就是记录今天会议的内容。
  所以现在的林燕在宋援朝左手边正襟危坐,手里拿了笔记本和钢笔,在笔记本上郑重其事写上了:“1980年8月24日,盛华公司羊城全体股东会议记录”这几个字。
  其余人围着宋援朝坐着,显得有些仪式感,屋里的气氛随之也有些凝重。
  “好了,我们开始开会。”宋援朝看大家都用目光投向他,似乎在询问自己,笑着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会议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家各自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目前手里工作进展,谁先发言?”
  宋援朝开口问道,目光在大家身上扫过,现场静了下,李大琪举手道:“我先汇报吧。”
  宋援朝点点头,当即李大琪就开始了他的汇报。
  李大琪说的许多东西大多在沪海的时候都和宋援朝汇私下聊过,所以这一次再说条理清晰了许多。
  随着李大琪的汇报,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一些重点,而林燕很好地做好了她作为记录员的角色,钢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写着,把李大琪所说的内容一一记下。
  李大琪主要讲述了新厂的筹备、选址、租赁、建造、设备购入、车间划分、职工人员结构等等。
  说完这些后,李大琪又汇报了目前新厂的每天生产规模,成品率和次品率比例,仓储率和资金结余和周转等情况。
  “关于客户群体,目前工厂正在对供销方面进行调整,之前因为一些原因我们的客户群体比较单一,主要为沪海和燕京两大经销商。虽然进货数量满足厂子的生产需求,而且从利润角度来看也不算差,不过援朝之前在沪海和我谈到了这点,作为一个厂子客户群体单一不是什么好事,一旦发生问题会给工厂带来极大影响,所以目前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供销方面。”
  说到这,李大琪向宋援朝看了一眼,宋援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具体的调整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