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
作者:许湖      更新:2024-04-04 15:01      字数:4499
  “有吗?”杞无忧故意道。
  “当然啊!有很多呢。”
  “哦——我以为你也会给别人发的。”
  “我没给别人发过……”徐槐忽然一顿,他终于回过味来,听出杞无忧在故意逗他。
  什么时候他也学会了?
  徐槐好笑地伸手拧他的耳朵,“你不要污蔑我!”
  说笑打闹间,手机又震动几下。
  储昱发了条语音:“yoyo,我有点饿,要先吃晚餐再去看场地,你吃了吗?”
  杞无忧回复:“没,你在哪?我和徐槐去找你。”
  储昱:“我在酒店吃自助餐。”他说完,又给杞无忧发了一条视频。
  杞无忧点开来看,发现这个视频竟然有些眼熟,前两天好像刚看过。
  这是储昱在瑞士的训练视频。他跳出了反脚外转1980,首次成功落地。
  视频的进度条即将到尽头时,储昱和他教练的尖叫声依然此起彼伏。当天晚上他就激动地把教练录的这段训练视频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许多滑手都在这条视频下点赞留言,向他表示了祝贺。
  酒店餐厅。
  储昱见到杞无忧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他拥抱,然后求夸夸:“yoyo,我前天训练的时候完成了1980哦!”
  “嗯,我看到了,”杞无忧说完,又艰难补充了句,“很棒。”他夸人的词汇十分匮乏。
  储昱有些得意地笑了,随即又敛起笑意,状似不满:“可是你都没有给我留言祝贺我。”
  杞无忧:“……我给你点赞了。”
  “那你有没有把我设置成特别关注?哎呦——”储昱龇牙咧嘴地捂住头。
  徐槐往杞无忧盘子里夹了最后一块水煮鸡胸肉,又敲了下储昱的脑袋,“吃你的饭!他的特别关注只有我一个哦。”
  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储昱的问题依然很多。
  “这里的场地怎么样?”他是第一次来斯廷博特参加比赛 不太了解这座大跳台的情况。
  “对我来说一般,”杞无忧给出了相对中肯的评价,“你等会儿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尽管有雪联规定的场地标准作为参照,但每个分站的大跳台高度、助滑区的长度以及落地坡度仍做不到百分之百一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雪质也有好有坏,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滑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场地。
  杞无忧习惯通过助滑区的高速滑行来确保自己的滞空时长,从而做出高难度的空翻转体与足够清晰的抓板动作。而斯廷博特大跳台与着陆坡之间的高度不够高,做圈数多的动作时,就显得没有那么多空间施展,想要拥有足够的滞空时长,出发时的速度就必须要更快,起跳高度也要更高。
  听完杞无忧的描述,储昱已经迫不及待,“我吃好了!现在就去试试。”
  储昱和教练先去大跳台适应场地,杞无忧和徐槐吃完饭再去找他汇合。
  两人来到大跳台下面时,储昱恰好从出发台滑下来,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经过一段距离的助滑,连带着脚下的雪板从大跳台的最高点冲出,开始在空中翻转,身形呈一道优美的弧线。
  杞无忧仰头数圈:“一、二、三、四……”
  还没数完,徐槐便开口:“fs1980,indy grab.”
  “他……”杞无忧惊呆了,“他不是前几天才第一次成功完成1980吗,怎么这么熟练了?”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跳出一个新动作,有时候是反复打磨的结果,有时候则纯粹是出于偶然,灵光一现,连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如果想要彻底掌握技术要领,做到驾轻就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来巩固完善。比如徐槐就曾在比赛中偶然跳出2340,这是单板大跳台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落地的外转六周半的动作,令无数人为之震惊,但他此后却再也没有在赛场上完成过这一动作。
  而储昱的1980,前两天才第一次落地成功,今天就又能成功落地,这本身就很不可思议了,更何况他的完成质量还很高。以前一直听徐槐说储昱是天赋型选手,过去的几次同场竞技,储昱在赛场上的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这是第一次,杞无忧对他的天赋有了实实在在的认知,不禁刮目相看。
  最关键的是,储昱以前从未在斯廷博特训练过,他对于场地的适应能力也是非比寻常的强。
  “你不觉得这个跳台的高度有问题吗?”杞无忧问他。
  “不觉得啊,我在瑞士的训练跳台高度就和这个一样,这个高度对我来说是最常见的。”
  “而且现在的比赛场地要比以前标准多啦,你刚练滑雪没几年,好像没有滑过特别差的大跳台吧?”储昱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我以前在世界各地训练,还滑过很多没有吊舱的大跳台呢,几十层楼那么高,需要自己靠双脚爬到最上面的出发台,等爬到了,人也快没有力气了……ryan,你还记得吧?我们有次在意大利训练,爬上大跳台之后要休息半小时再跳。”
  储昱的话勾起了徐槐的思绪,他点点头:“记得。”
  储昱回忆了一下,又说:“北京首钢的大跳台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跳台。”
  “嗯,”徐槐也持有同样的看法,“设施的确是最完善的,高度远度足够,雪质也很棒。”
  “等比完赛,我们可以在首钢训练,那里才是冬奥会的主赛场,”储昱又望向杞无忧,嘿嘿一笑,“yoyo,我刚才是不是很帅?”
  “很帅,”杞无忧把刚才的夸奖又重复了一遍,刻意加重音,显得诚恳了不少,“特别棒。”
  储昱咧开嘴:“你也特别帅,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晋级!”
  杞无忧:“嗯。”他也很希望两个人都能站在领奖台上。
  第184章 悬了
  资格赛前一晚,大跳台进行赛前最后的清场维护,天色刚暗下来,运动员们便早早地结束了训练。
  今天训练消耗了过多体力,徐槐先带杞无忧去酒店一楼的餐厅吃晚餐补充能量,晚点回房间再复盘训练以及商量一下明天的比赛策略。
  这家酒店是离比赛场地最近的,很多运动员和工作人员都住在这里。两人刚在餐厅里找位置坐下来就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还有一些来看比赛的观众过来找他们合影签名。
  “ryan!”
  “hi,yoyo!”
  以往在训练场上,运动员、教练亦或是赛事相关的工作人员,和徐槐打招呼的人总是更多一些,而现在,他们也同样认识杞无忧。不过众所周知,杞无忧不太爱说话,所以和熟人寒暄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徐槐身上。
  杞无忧礼貌回应完就低下头,一边看徐槐给他录的训练视频,一边分神听着徐槐和其他滑手聊天。
  “……哈哈是吗,你也是第一次来斯廷博特啊?和yoyo一样。”
  “……我也觉得这里的饭不太合胃口。”
  “……嗯,明天天气很好,适合比赛。”
  “……也祝你取得好名次,明天见。”
  他们聊了半天,听到这句话,杞无忧这才抬起眼,和那位滑手说再见,然后又投入地看自己的训练视频。
  这时又有人走过来,端着盘子坐到了徐槐旁边。
  “是cherven,”徐槐用手肘轻轻撞了撞杞无忧的胳膊示意他,“来找你的。”
  这是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来斯廷博特训练的第一天,杞无忧就遇到了以前在新西兰外训时认识的朋友切尔文,但由于这几天一直在紧张的训练中度过,他们只匆忙地打了个招呼,直到现在才有时间好好叙一下旧。
  这次不是偶遇,今天训练时切尔文就和他们约定了晚上在餐厅里见面。
  两人有很久没有见面了,距离新西兰外训已经两年有余。切尔文变化很大,比上次见面时更高壮了些,皮肤也更粗糙,不过热情洋溢的样子倒是一如既往的没变。他也在感慨杞无忧这两年间的变化,感慨他在比赛中所取得的进步,感慨时间飞逝。
  “又能和你一起比赛了!”切尔文兴奋道。
  他们这次被分在了同一组,“如果我这次赢的积分多的话,或许还能和你一起参加冬奥会呢。”
  杞无忧:“嗯,加油。”
  要不是因为疫情,他们在赛场上交手的机会一定比现在多得多。
  “欸?”切尔文盯着杞无忧身上的衣服看了几秒,忽然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yoyo,为什么你穿的这件卫衣有点眼熟呀?”
  由于晚上不训练,大家都没有穿滑雪服,而是换上了各自的私服。杞无忧穿了件橙白相间的摇粒绒卫衣,暖色系搭配,显现出难得一见的青春活力。
  杞无忧:“……”他看向一旁的徐槐。
  “因为这是我的衣服。”徐槐揽住杞无忧的肩,笑意盈盈道。
  来斯廷博特之前,两人一起收拾行李箱时,徐槐觉得杞无忧带的那几件衣服太单调,就想带他去商场逛一逛,给他买新衣服。杞无忧却不想那么麻烦,他在穿着上没那么讲究,觉得衣服只要够穿就行。
  后来徐槐在自己的衣柜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多带了几件自己的衣服塞进行李箱。
  “哇,”切尔文笑着打趣,“情侣共享衣橱啊!”
  徐槐也大方承认:“是的。”
  首轮资格赛在第二天上午九点正式开始。
  太阳早就升起来了,赛道上却依然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滑行的视线。
  杞无忧的出发顺序靠前,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稳妥为主,跳了他最拿手、绝对不会出错的反脚内转1620接melon抓板。尽管这算比较常规的动作,但是就他以往参加过的世界杯预赛而言,首轮大家都不上难度,所以这个动作的打分并不会特别低。
  最后他的得分是78.25分,排在已出场选手中的第三位。
  资格赛滑两轮,取得分更高的一轮的进行比较。
  第一轮大部分滑手都会保守起见,不上难度,但也有人先发制人,提前锁定晋级名额。排在倒数第二位上场的思文跳了内转1800接一个难度很高的换手抓板动作直接将第一组的分数拉高了一个档次,以89.55的高分直接晋级到决赛。
  其他滑手见状,也纷纷在第二轮拿出技术难度更高的动作,卷出天际。
  昆腾排在杞无忧前面出场,他也和思文一样跳了内转1800的动作,不过落地不稳,没能拿到理想的分数。
  候场区,第二组选手还在等待上场。
  “哎呀,quinten失误了……”储昱有些惋惜地说。
  他望着对面实时同步着比赛画面的大屏幕,问身旁的思文:“yoyo也会跳18吧?”
  思文思索片刻,沉吟道:“应该吧,但quinten估计要进半决赛接着比了。”
  出发台之上,镜头聚焦在杞无忧戴着橙色雪镜的眼睛上。他目光穿过狭长的雪道俯瞰大跳台,神情专注地凝视着某一点,仿佛在深思熟虑着什么。
  指示灯闪烁,示意他可以出发了。
  杞无忧转过身和徐槐拥抱,汲取满满的能量,而后站定,“唰”地一下从出发台上跳下去。
  正脚出发。
  杞无忧刻意控制着自己的节奏,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冲出赛道就加速,而是始终凭借向下的势能累积原始速度。
  重心逐渐下压,滑向大跳台,起跳!
  雪板先于身体飞出跳台边缘,向外转体一周半,几乎与此同时,杞无忧微微屈膝,身体后仰,用后手牢牢抓住后刃。角度倾斜,旋转的轴心由纵轴变横轴,后空翻一周,接着空中动作又变为向外转体,令人眼花缭乱。
  轴心再度变换,转体两周,最后稳稳落地,整个动作流畅连贯,一气呵成。
  “哇哦,yoyo跳了一个新动作,空中的两次变轴完成得很漂亮!”现场解说员看着慢动作回放分析,“这个动作非常独特,令人眼前一亮,但是怎么只有1620?圈数好像有点少啊……我们来看看裁判是如何给这个动作打分的吧。”
  这一跳等待打分的时间格外长,可见裁判与裁判之间并未完全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