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3 14:49      字数:1970
  纪纲一看,好家伙,大功就在眼前啊。
  根本不请示朱棣。
  直接带着锦衣卫北镇抚司校尉连夜直奔安庆,欲要把奸臣黄观捉拿归案,至于黄观的生死,纪纲可不在意。
  甚至于也不在意黄观的侄儿黄昏如今备受陛下青睐。
  纪纲相信刀。
  腰间的绣春刀就是他的前途。
  对于黄昏自诩可以预知未来一事,他嗤之以鼻,你黄昏能预知,难道没有预见到我能把黄观捉拿归案?
  一旦在陛下面前揭破黄昏的谎言……
  他将更受重用。
  锦衣卫都指挥使,也是有机会问鼎三公三保的吧?
  再说纪纲贪财。
  自朱棣登基之后,他利用职权威逼建文帝余党,若是不拿钱财孝敬的,统统“请”去诏狱,反正朱棣对此喜闻乐见。
  拿了钱财的么……
  纪纲只需回头给朱棣禀报一下,说某某某虽是建文余党,但如那解缙、胡广一般心向陛下,可暂观之,只要不触及到朱棣那敏感的神经,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如今的应天城有两个一夜暴富的人。
  一个是朱棣。
  另一个就是纪纲了。
  纪纲连夜赶往安庆贵池县,动静不小,刚从开平回来没多久的朱高煦知道了,刚解禁没几天的朱高炽也知道了。
  乾清宫的朱棣也知道了。
  锦衣卫分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负责侦缉之事,而南镇抚司则是对内的纪律部队,相当于锦衣卫的纪检委。
  毕竟是个特务机构。
  锦衣卫作为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关键在于可逮捕任何人。
  权力之大,超过了朝中其他部门,设立之初,朱元璋就考虑到不能让锦衣卫变成疯狗——当然,依然是暴力机构。
  所以有了南镇抚司制衡。
  而在南镇抚司里有这么一个镇抚使,名叫赛哈智。
  这货来自古波斯地区的家族,穆罕穆德的后裔,著名回回人赛典赤的七世孙,和李景隆一样,赛哈智除了祖上显赫,本人并没有过人的能力。
  大明能让波斯人当官,充分显示了我泱泱帝国有容乃大的气魄。
  赛哈智没有能力,但有心气。
  这货也想当个锦衣卫都指挥使耍耍,身为南镇抚司的镇抚使,他的职责是监视锦衣卫的行动是否符合规章制度。
  纪纲率领北镇抚司的人刚出城,他就知道了。
  机会来了!
  这货毫不犹豫的出卖顶头上司,立即进宫去见朱棣——所谓宵禁,只是针对平民,对国家机器没有意义,因为本就靠他们维持宵禁。
  朱棣刚从徐皇后那里归来,在御书房接见了赛哈智。
  知悉纪纲的去向后,沉吟不语。
  许久,才对赛哈智道:“你暂且回去,这事不要声张,关于纪纲去安庆一事,南镇抚司不用管,朕会亲自处理。”
  赛哈智失望而去。
  他已点好兵马,只等朱棣一声令下,就去把纪纲给逮回来内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纪纲有苦说不出的去诏狱度假。
  可惜朱棣没有这个意思。
  赛哈智走后,朱棣坐在椅子里沉思——这些日子有内阁帮助他论政,轻松了许多,因此很喜欢提出组建内阁建议的黄昏。
  但是黄观……
  捉拿回来怎么处置?
  朱棣不知道黄观在安庆一带吗?
  早就知道。
  这件事不难揣摩出来,毕竟黄昏和徐妙锦都是在安庆被逮回来的,而黄观也是走到安庆后人间蒸发的,但一直没让锦衣卫去侦缉捉拿。
  两个原因。
  一者黄观是个奇才,三元连中六首第一,世间少见。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黄昏的存在。
  第31章 第一次生存危机
  纪纲绣春刀出鞘,黄观在劫难逃。
  应天城里,各有算盘。
  朱高煦没打算管这事,他刚被朱棣发配边境,心有余悸,区区一个建文余孽,还是文臣,这种功劳让纪纲捞去便是。
  另一边的朱高炽,得管。
  朱高炽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孑然相反,那两兄弟几乎都是沙场过来的,唯独朱高炽和,是从墨香里长大的。
  话说回来,读书人朱高炽,靖难之时竟然守住了北平。
  为他争夺储君挣下了大好资本。
  朱高炽要管这事。
  怎么管是个问题。
  他和朱高煦一样,刚被朱棣处罚,如果这个时候去触朱棣的霉头,那储君的位置会离他越来越远。
  随着赛哈智从乾清宫无功而返。
  紧急赶到朱高炽府邸里的某几个文臣立即嗅出了蛛丝马迹。
  很快。
  府邸内豢养的某位江湖好手趁着黑夜,不惜违法犯罪在宵禁时间夜行,去了一趟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