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3 14:52      字数:1980
  至于火炮嘛,还是绳发算了,那玩意儿自己一点都不了解。
  想到这,把想法给洪继来说了。
  洪继来一听,眼睛都直了,极度兴奋,作为军器监主事,他当然明白火器的缺陷,如果按照黄昏这个想法打造出可以连射的瞬间发射的火铳,在战争中将发挥出恐怖的功效。
  成阵型的火枪营几乎可以碾压骑军!
  洪继来不淡定了,满脑子都是瞬发的三眼铳,拉着黄昏一直说一直说,没日没夜,把黄昏心中关于三眼铳的设计和构思全部套了去。
  黄昏也乐,于是对洪继来倾囊相授,最后道:“关于燧发,需要火石,回到京畿后,你利用军器监的权利,全国去寻找合适的火石,然后按照我们的设计和构思,你画几张设计图出来,到时候我们一起去见陛下,如果你真能做到,这个燧发三眼铳的项目全权教给你了,一旦成功,工部郎中、侍郎、甚至尚书,都在向你招手!”
  洪继来却并不在意,只是叹道:“此生若能做出此等神器,何意区区一尚书耳。”
  是个老工业人!
  第356章 回国
  算了日程,始终是要错过春节的,索性便走慢了些,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说良心话,美则美矣,就是诸多不便。
  在古代,山清水秀的地方很多,但也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别说山林,就是平缓之地,也是人烟稀薄,连大明王朝都才几千万人,何况安南这弹丸之地。
  进入广西,立即有大军接应。
  两万人!
  这是广西边军故意而为之,本来边军就有不少,加上丘福和朱能又调了兵,是以广西这位守将索性将大部分兵马都聚起来迎接使团。
  为何要来这一手?
  因为曾庆隆带回了一百八十具袍泽尸首。
  当看到袍泽尸首的那一刻,广西这位守将眼珠子都瞪了出来,一把抓住伤势还没完全痊愈的曾庆隆,往地上一掼,“安南那群小杂皮搞事,你曾庆隆就这点本事?你就带着袍泽尸首灰溜溜的回来了?你不嫌丢脸?”
  曾庆隆默默的擦了脸上的口水。
  低头不语。
  他不怪这位叫房陵的边将,不是因为这位房陵的爷爷房胜是靖难功臣,有足够的背景来压住他这个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的指挥。
  是因为房陵说的事情,曾庆隆无言以对。
  在归来途中,曾庆隆就知道他的仕途大概率完了,对于此事,曾庆隆无所谓,大不了贬官去边军当个老油条。
  但他不知道回到京畿后应该如何面对牺牲袍泽的家人。
  是以把袍泽尸首运回广西后,曾庆隆没有回京畿,他恳求房陵将他暂时留下,如果要打仗,他愿意第一个冲在前面。
  如果打不成,应天那边对他的处罚下来,他绝无怨言。
  房陵能怎么着?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别人曾庆隆也是身心俱苦,恨只恨安南的胡汉苍父子太卑鄙无耻,于是他动用手中权力,上书应天,将曾庆隆先斩后奏的留了下来。
  理由很足够:谨防安南生变故,曾庆隆为京营指挥,善战,可用。
  一百八十多具京营袍泽的尸首被埋在广西边境的一座大山上。
  和以往不同。
  房陵和曾庆隆两人默契的选择了将袍泽墓碑面向安南,入土当日,曾庆隆更是当着无数将士的面怒吼,说你们给老子看清楚了,老子是你们的指挥,老子就要带着你们的目光,让安南那猴子付出十倍、百倍、千倍的代价!
  曾庆隆泪流满面。
  广西边军士卒目睹此状,皆是怒火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弄死那群猴子。
  房陵吓了一跳,急忙将士卒们的情绪压下去。
  是以就出现了使团回国时,两万士卒相迎的画面:皆披甲挂刀,旌旗林立,杀意潇湘,让护送使团回国的安南官吏、士卒心头升起了阴霾。
  他们发现大明边军的目光像是一头出笼的野兽,欲要择人而噬。
  ……
  ……
  使团到钦州修整。
  刚修整一日,安南那边的人就到了,送的是五百颗“叛兵”头颅和出使大明使团的名册,没做停留,直奔应天而去。
  在钦州卫所的指挥使公事房,黄昏、徐辉祖、曾庆隆、房陵四人齐聚。
  徐辉祖再次对房陵说了当日战况。
  房陵听后愣了下,“两百当一千?”
  徐辉祖默然不已。
  不值得炫耀,毕竟一百多具袍泽的尸首就在这片热土地上,自己又有什么资格炫耀这一点战功呢,良心过不去。
  房陵忽然起身,来到曾庆隆身前,以武人礼节抱拳为礼,“曾指挥,先前是老子错怪了,你要打要骂,尽管来,老子绝不还口。”
  曾庆隆微微摇头,“输了就是输了。”
  回到广西,曾庆隆绝口不提当日战事,像他说的一样,输了就是输了,这和两百当一千,还是两百当两百,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房陵哈哈一笑,“杀回来便是!”
  他有这个底气。
  只要是征讨安南,在广西这边任职的房陵必然会被陛下委以重任,别看房陵的爷爷房胜只是个富昌伯、指挥使,实际上是元末明初的老人。
  早些年跟随陈友谅,后来归正朱元璋,到朱棣靖难时,房胜是通州卫指挥佥事,带领通州投降燕王,靖难之后封伯,子孙世袭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