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更新:2024-05-03 14:52      字数:1974
  从奉天殿出来的纪纲慢悠悠的,等着朱高煦一起,又不着痕迹的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走到一路——禁止朝臣营私结党,但下朝的时候大家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这不违反规制。
  三人看见黄昏和赛哈智跟在李景隆和姚广孝身后出了奉天门,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事麻烦了,现在连姚广孝和李景隆都站到了朱高炽那边?
  李景隆不算什么。
  但是姚广孝……
  太恐怖。
  但纪纲可不是庸才,他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太明白一个道理:像姚广孝这样的人,陛下绝对不允许他在立储中站队。
  他纪纲也一样。
  陛下能容忍一般的臣子站队,可有些人是绝对不行的,这些人只能忠诚于陛下一个人,比如锦衣卫指挥使,比如姚广孝,比如郑和,又比如五军都督府的一些人。
  天子,也怕储君造反。
  而且都会防着这一手。
  是以纪纲轻声道:“不用担心,姚少师绝对不会影响殿下的争储大业。”
  朱高煦一想是这个理,也没太在意。
  陈瑛却摇头,“这事不太对劲,通过大殿下和二殿下兼国理政,陛下恐怕是看出来了大殿下的治政能力,要提防这个事情,须知陛下现在重用徐辉祖和李景隆,而这两人都是建文旧臣,这也就意味着靖难功臣里有些要失权。”
  此消彼长,受损失的还是朱高煦。
  朱高煦一想,也是这个理,愁道:“那可如何是好?”
  陈瑛深呼吸一口气,“微臣不知。”
  说完自行离去。
  他虽然是酷吏,但他是朱棣的酷吏,现在局势不明,陈瑛可不会傻到在争储中站队,他针对的不过是黄昏个人而已。
  朱高炽为太子,对陈瑛影响不大。
  别看朱高炽当了太子,陛下一样会压着他,拥戴朱高炽的文臣反而难以受到重用,而这就是陈瑛的机会,他虽然是正二品左都御史,但也想捞个一品或者从一品太子少傅之类的三公三保当当。
  这是入仕者的最高理想,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
  可惜,大明没有宰辅。
  要不然陈瑛的奋斗目标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朝之宰辅。
  而朱高煦、朱高燧当太子,陈瑛依然不会受影响。
  所以傻子才会站队。
  陛下春秋鼎盛,正是一个帝王的巅峰年华,跟着他混不好吗,非得为了几十年后的事情去陷入皇子争储的事情,不智。
  朱高燧看着陈瑛的背影远去,摇头,“这人太精了。”
  话音落地,纪纲也笑着行礼告辞。
  朱高煦更是无语。
  想不到你纪纲也是这样的人,不过倒还好,纪纲临走前说了句,殿下,莫要忘了侧妃的事情,伪造国书一事被黄昏抹过去了,但利用好他睡了西域女神这事,还是有机会扳倒他的。
  朱高煦暗暗点头,“放心,待过些时日,我自会操办。”
  纪纲急忙离去。
  他也不敢和朱高煦在一起呆的太久,传到陛下耳朵里,影响陛下对他的信任。
  朱高煦沉吟半晌,决意去五军都督府找一下丘福。
  这事不用隐蔽。
  整个应天谁不知道,靖难武将都是支持他朱高煦的,父皇也心知肚明,但又只能接受这个事实:皇权再大,受限于各种原因,也不能将功臣杀光。
  当然,太祖例外。
  深究一下,太祖前期杀功臣是为了懿文太子朱标,后期是为了皇太孙朱允炆,若是朱标和朱允炆能力卓越,压得住那群开国功臣,太祖岂会杀得免死铁券成了催命铁劵?
  怪只怪大明那群开国功臣死在太强大了,强大到朱标这样优秀的人都压不住,所以太祖不得不背负骂名,干起这黑心事情。
  千年之后的史书之中,这就是太祖一生唯一的污点。
  用心良苦啊。
  ……
  ……
  出了大内,在护卫拱卫下,黄昏、赛哈智和姚广孝、李景隆各自上马车,去往建初寺,去见那位返京多日的永乐大帝。
  黄昏和赛哈智同车,压低声音叮嘱赛哈智,等下少说多听。
  赛哈智懂得起。
  问道:“是不是稍有不慎,就有杀头的危险?”
  黄昏点头,“是的。”
  这是一场鸿门宴。
  朱棣虽然是想现身,但绝对不愿意被一个臣子逼着现身,他此刻估计有一把无名火在燃烧,稍微应对不好,便是雷霆怒火。
  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
  第387章 大明的绝代双骄
  李景隆和姚广孝对坐马车之中,前者位极人臣,可惜却如琵琶行中容颜老去的女子一般,门前冷落车马稀。
  后者职官不大,但挂了三保之一的太子少师衔官,又被陛下复姓赐名,言称必为少师,私下里更是你我相称,甚至可着僧袍入大内见天子,比起剑履不败差得不是很远。
  朝堂上,大明还没人比他更有地位。
  李景隆忽然做揖,神色凄然,道:“请少师救我!”
  姚广孝上车之后就一直在闭目养神,年纪大了,每次大朝会都起得极早,一般四更就要起床,然后又在奉天殿站小半天,其实很累。
  大明算不错的了,朝会之时大部分时间是站着的,有的朝代跪的时间极多,就出现了老臣在大朝会期间跪着跪着晕过去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