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3 15:04      字数:1925
  只是装备有些不尽人意,大多以皮甲为主,有些人则根本没有盔甲,一看就是仓促召集起来的丁壮,眼神里带着些迷惘之意。
  人刚刚聚集,郭淮非常贴心的送来粮草。
  让夏侯霸没有任何理由在河关迟延。
  一万一千人对阵六七万羌胡联军。
  郭淮的心思不难琢磨。
  夏侯霸不仅要跟羌人斗,还要跟后方郭淮斗。
  不过危机中也往往存在着转机。
  杨峥不记得三国时代羌胡闹得多大。
  只有秃发鲜卑、齐姓氐人、姚姓羌人闹得比较凶。
  在史书中出现次数不多的人,说明影响力不大。
  似乎冶无戴、俄何烧戈、白虎文这些人在三国演义中也就一笔带过。
  第一百零七章 西进
  以前杨峥与在夏侯霸身边,难免会引起诸将的嫉妒,但自从李弥莫名其妙的死了之后,陇西诸将对杨峥渐渐敬而远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别人不待见,杨峥也犯不着拿热脸去贴。
  “你们都说说,我军是应该北上拦截冶无戴,还是先解救西都?”夏侯霸召集诸将军议。
  既然是先锋,就要有先锋的样子。
  背后顶着一把刀子,谁也没觉得痛快。
  能在陇西升为将校,光靠一身蛮勇肯定不够,还要有眼色。
  时至今日,谁人不知夏侯霸被郭淮当矛头使?
  而这些年的雍凉将校中,纯粹出身于卒伍之人越来越少,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背景。
  “羌胡六七万之众,又熟知西平地利,我等冒然精兵,必中其埋伏,不如佯攻破羌城,且攻且等,直至与前将军会合。”何晖道。
  他的话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思。
  冶无戴势头正盛,没人会认为一万一千陇西军就能击退他们。
  而且,这一万余大军水分不少。
  除了夏侯霸手上的三千精锐,加上杨峥的羌賨兵能用,其他人手上一看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
  当然,这时代西北的农夫也很剽悍。
  但未经训练,装备不齐,再彪悍也派不上用场。
  “何校尉所言甚是,敌人兵强马壮,不宜急进,当固守待援。”
  很快就有人附和何晖。
  夏侯霸的脸色有些难看。
  出征时斗志高昂,认为羌胡乃乌合之众,兵马虽多,但不堪一击。
  然而实际情况,己方也不容乐观。
  也并非何晖、刘钦、王起等人将校胆怯,而是现在的大环境让人不乐观。
  朝中有曹爽与司马懿争权。
  雍凉有郭淮夏侯霸内斗。
  “兴云以为如何?”夏侯霸目光转向杨峥。
  杨峥深吸一口气,在场诸人恐怕只有他最有发言权。
  冶素疆的胡人战力,他已经领教过。
  秉承大汉雄健武风,这时代最强的战力还是在魏蜀吴。
  不然如此一个人口凋零的乱世,周边异族早就崛起了。
  曹魏压制诸夷,蜀国南征,设庲降都督,将滇中之地纳入版图。
  吴国亦征伐山越,收流求以及交州。
  通常情况下,中原王朝不给机会,周边异族根本就没有机会。
  战国大争之世,尚有蒙恬取河套,李牧破匈奴。
  然而到了大一统的司马晋室……
  “属下以为,冶无戴可破!”杨峥沉声道。
  帐中“嘶”声大起,很多双眼睛转了过来。
  夏侯霸脸色依旧难看,但眼神已经温和下来,冷哼一声道:“休要胡吹大气,敌有六七万之众,我等才万余人,如何破之?”
  杨峥拱手道:“兵不贵多而贵精,冶无戴号称十万之众,但其能战者不过一两万核心西海胡骑,彼若在武威开阔之处,我军以卵击石,但西平山地众多,恰为我军之长,当此之时,属下以为,可绕过破羌、安夷,直扑西都,解西都之围,取西都之军械粮秣,转攻西海!”
  既然是军议,自然可以天马行空。
  至于可行性,就不在杨峥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决策者是夏侯霸。
  古往今来,都是擅谋者众,擅明断者寡。
  再好的谋略,当权者不听,不用,也是无济于事。
  历史上这类例子层出不穷。
  “此策太险,若事不谐,岂非前后失据?”何晖反对道。
  前后失据四字非常贴切。
  郭淮已经在沨中弄过一次。
  坐看夏侯霸被姜维围攻。
  “如此行事岂不是自蹈险地?”
  “此策万万不可行!”
  ……
  帐中一片反对的声音。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把脑袋别裤裆上去玩命?
  杨峥也不过抛砖引玉而已。
  即便夏侯霸同意这么做,仗能打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不过杨峥倒是知道一点,郭淮一定不会让夏侯霸好过。
  与其受夹板气,还不如放手一搏。
  机会还是有的。
  东汉建安中分金城置西平郡,治西都(今西宁市)。
  魏文帝黄初三年大肆扩建西都城,以此城掌控湟水谷地,迁关右汉民入驻,广开屯垦,内蓄粮秣军械。
  这也是郭遁能扛住数万羌胡进攻的原因。
  帐中逐渐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