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3 15:06      字数:1948
  杨峥记得历史上卫瓘的孙子,因为太帅,每次出游,都引来各年龄层的妇女少女观看,把他活生生看死了……
  “诸葛诞也与王凌联姻,又能如何?且诸葛诞联姻的是司马懿,女儿嫁的是司马伷,又不是司马师。”杜预出身士族,对士族知之甚深。
  魏国很多大佬服司马懿,未必服司马师。
  也并非所有士族都支持司马师。
  天下没有铁板一块的势力。
  “其实还有一个人,与毌丘俭处境相类。”沉默许久的卫瓘忽然说话了。
  杨峥自然求之不得,“莫非是郭淮?”
  卫瓘摇摇头,“征北将军、假节、河北都督陈本。”
  杜预眼神一亮,“不错,陈都督与夏侯公亦是故交!”
  这是第二次提到夏侯玄了。
  想起这位岳父,杨峥不免头痛,洛阳细作多次规劝夏侯玄,他自己不愿走就算了,连子嗣也不愿送出。
  已经做好了全家为曹魏殉国的打算。
  其实夏侯玄的意思,杨峥多少明白一点。
  有他在朝中镇着,司马师多少收敛一些,司马师要前进一步,要么取得重大军功,要么直接掀翻夏侯玄。
  曹魏只剩下这一根顶梁柱了。
  夏侯玄是想用自己血,溅司马家一脸……
  历史上,也正是夏侯玄的死,对毌丘俭、文钦、诸葛诞产生了重大影响。
  只是与士族绑定的司马家,实力远远大过了淮南,文钦与诸葛诞不合,造成三人不能合力。
  杨峥能苟到现在,其实也是托了这位岳父的福。
  当初陈泰若不是顾忌夏侯玄独木难支,与邓艾一起夹击西平,杨峥就蹦不到现在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
  杨峥想着,若是将来情况不妙,干脆霸王硬上弓,把夏侯玄的子嗣带出一人。
  也算是对得起夏侯芷了。
  第三百零六章 推断
  邓艾仿佛看出枹罕的重要,赖着不走。
  杨峥也只能奉陪到底,留在河关,盯着邓艾。
  如果是别人,杨峥掉头就走,托付给张特主持大局就行。
  但对手是邓艾,杨峥就不得不小心翼翼了。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嘉平四年的春风徐徐而来,春耕也在紧张的准备之中。
  邓艾在枹罕也弄起了屯田。
  周旨欲出兵劫杀,被杨峥制止了,“现在他们种,将来说不定谁收。”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种冷对峙又持续了一个多月。
  邓艾弄出一个环形包围,从北到东,从东到南,全面封锁。
  过境的商旅全都严格盘查。
  杨峥不由得佩服起邓艾的决心。
  春耕之后,一道惊天的消息从东面滚滚而来,仿佛闷雷一般震动天地。
  吴主孙权薨逝!
  太子孙亮继位,时年只有十岁,诸葛恪、孙弘、滕胤、吕据、孙峻五人托孤辅政。
  随着吴主的薨逝,旧时代越走越远,一个新时代呼啸而来。
  一时间,西北紧张局势不再重要。
  司马孚的使者又来了。
  这一次没有扯东扯西,直接封赏。
  邓艾恢复雍州刺史之职、前将军之位。
  杨峥则被加封为平西将军!
  这倒是让杨峥心中五味杂陈,以前混个校尉都难,短短几年,就成了曹魏的四平将军之一的平西将军,历史上的马超正是此职。
  如果杨峥不是知道历史进程的后世人,几乎要对司马孚感恩戴德了。
  这份魄力还是令人钦佩的。
  不过这也与杨峥现在的实力相匹配。
  杜预却在此时忽然来了一句,“司马家的平西将军,将来亦可在大义名分上制约将军。”
  汉魏,是谁推荐的,基本就是谁的门生。
  依附关系极强,邓艾是司马懿举荐的,现在还为司马家冲锋陷阵。
  今日受司马孚恩惠,将来若是与司马家反目,杨峥的名声就不太好听了。
  卫瓘却低声笑了起来,“别人敢给,难道将军不敢收吗?”
  一个冬天的刻意亲近礼遇,终于拉近了与卫瓘之间的关系。
  虽未完全归心,但也时常出谋划策。
  杨峥点头称是,“平西将军是大魏的将军,文钦还是司马懿举荐的左将军,难道文钦也忠于司马家?再则,我若不受,司马孚岂肯离去?”
  汉魏军制,大将军以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次之,其下依次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最后才是杂号将军。
  杜预也笑了起来,冲杨峥拱手,“预拘于小节了。”
  一件小事,杨峥也没放在心上,“司马孚此时安抚我等,恐怕是要用兵于吴国!”
  记得历史上孙权刚死,司马师就仓促来了一发东兴之战。
  如今的司马师与当初的曹爽一样,急需军功提升威望。
  杜预道:“于司马师而言,此为千载难逢之机,若能攻灭吴国,则司马师有进位之资。”
  虽然三国国势都在从顶峰向下滑落,但这么多年的发展,魏国国力取得长足进步,雍凉长年累月的战乱,但河北、青徐、豫兖等中原之地却在快速恢复。
  比之汉末群雄混战,自然强过太多。
  士族的崛起,也是国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