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作者:苍穹之鱼      更新:2024-05-03 15:08      字数:1947
  坞堡一座一座被推平,陇西豪强们一家一家覆灭。
  十几万人口被迁徙至居延、北地、朔方、西海诸郡。
  剩下的天水郡,在秦军一路风火连天烟尘滚滚之下,也乖乖的投降了。
  杨峥按照承诺,合法的田地还是他们的,愿意跟他们继续生活的百姓也悉随尊便,允许他们蓄养家奴,但所有田地和人口必须登记造册,坞堡必须拆除,私军必须解散。
  豪族三代超过一百人必须分家,并且所有子弟,不分嫡系、旁系都享有同等继承土地的权力,也就是推恩令,大田化小田,大宗化小宗。
  所有人一体租庸调,没有例外。
  在秦军血淋淋的刀子面前,豪强们异常拥护杨峥的各种法令,高度配合,完美展现了豪强的另一面,亲切、友好、恭顺……
  杨峥留张辅在陇右主持大局,带着大军回返长安。
  陇右只是一次试行,难免有些粗鲁和不体面,不完善之处也非常多。
  一个坞堡就是一个封闭的王国。
  消息闭塞,什么都是听坞主的。
  豪强说什么就是什么。
  很多荫户并不知道杨峥是在给他们分田,所以抵抗才稍微激烈了一些。
  “下一步,就要看你们镇抚司、宣义司了,蜀中大小豪强,全部要有你们的人,每家每户都要摸清楚,让荫户、圈禁的百姓知道大秦国策,知道均田是什么!”杨峥稍微总结了一下。
  “臣领命!”庞青、赵阿七一起拱手道。
  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尽量发动百姓。
  杨峥就不相信给田给地还不要的。
  没有荫户、圈禁的百姓支持,豪强也玩不转。
  这也是釜底抽薪之策。
  秦国有士家豪强,但没有士族门阀。
  其力量不可能如中原一般,能直接跟官府对抗。
  趁他们没有进化为士族门阀之前,压制和削弱他们是最好选择。
  而不是要他们的命。
  存在即合理,天地万物都有两面性,士家豪强并非一无是处。
  陇右处理的虽然有些不体面,但压在杨峥心口上的一块大石被挪开。
  顺我者活,逆我者亡。
  此战也表明了杨峥推行均田制的决心,剩下的就看宣义司、镇抚司的水平了。
  不过杨峥觉得,豪强们最终妥协是必然的。
  因为历史上成功的例子太多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行
  一个陇西,从豪强手中掏出的人口就有四十一万。
  不得不说“秦”这个国号影响非常大,加上杨峥起家时的所作所为,以及施加在陇右的战火,很容易让消息来源不通畅的人联想起“暴秦”二字。
  豪强们的确也是如此宣传的。
  人言可畏,消息闭塞,众口铄金。
  他们以为会面临无尽的苛捐杂税,起初这些人哭哭啼啼的,家家户户如丧考妣,但一听到宣义司说分田之后,每个人的眼睛仿佛荒野中的饿狼。
  从古至今,最直观最根本的财富其实就是土地。
  大秦靠土地通过租庸调与底层百姓连接起来,建立了一套不同于曹魏、不同于两汉的秩序。
  秦国能调动百姓力量,百姓的负担也不会太沉重,有田才会有租,没有田,自然不用承受。
  各县百姓纷纷涌入官府,登记造册。
  连山中隐居的山民,岷山的熟羌,秦岭中氐、賨,也纷纷涌入,请求均田。
  尤其得知秦国的税收之策后,更加热情高涨。
  治民十税三,待归十税四,奴隶十税五,以前很多百姓连奴隶都不如。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原的赋税高达十税三,还有各种杂税,寻常百姓占的田越多,负担越大。
  而且超过五十亩之后,根本没有能力耕作,能养得起牛马,用得起铁犁的都不是普通百姓。
  所以占田制看似美好,其中的门道太多了。
  陇西均田的消息传出,河西、关中翘首以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期待拥有自己的土地。
  杨峥把田地分给他们,对他们的震撼何其之大?
  豪强们能诓骗一时,骗不了一世。
  抗拒均田的下场,陇右已经为他们作出表率。
  秦王会真的来杀人放火,手段极其凶残……
  这么多年,河西豪强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转型,凉州安定,商路发达,官府鼓励豪强组织商队,远涉西域,带回金玉宝石。
  皇甫氏、张氏、索氏最先作出表率,将圈禁的百姓全都放了出来,侵占的田地也上交官府……
  有他们几家配合,其他的一些大小豪强,如贾氏、廖氏等等,自然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
  人一旦走出去,眼界就开了,非陇右的一群地主老财可比。
  在更庞大的利益面前,河西原本就不太肥沃的土地,产生的利益自然入不了他们的眼。
  什么最赚钱?当然中间商赚差价。
  从蜀中收购锦、茶,从中原收购帛、纸、漆器、瓷器,然后把西域的蒲陶酒,胡椒香料,宝石玛瑙的等奢侈品,卖入中原江东……
  河西四郡这么多年下来,豪强们早已赚的盆满钵满。
  而杨峥只是拿走本该属于官府的田地和人口,他们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