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
作者:南方赤火      更新:2022-08-26 22:26      字数:5235
  王放道:“定国公府那次,我让卞巨搜了药库。之前得到消息只是猜测,直到我看到那株樊桃芝,就下了定论。十几年前侯爷将它给了常玄义,应当是被卞巨摆了一道,拿到了对他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索性做了个人情丢在国公府,算是还上一辈的债。阿秦说在常夫人住处看到了你,当时你应该也在。”
  潭水幽幽的,鸟鸣清越宜人。他从心底生出一点悲哀,自己的声音听在耳中,仍是平静无波的:
  “我其实有很多话没来得及和伯伯说,可是后来又想,他临终前能像幼时那样叫我一声,已是最大的宽恕。祖父为防谋逆,用南海奇毒控制方氏,以至于每一代家主会在四十岁之后早早显露衰老之相,就是拿药材吊着性命,也很难活过五十岁。这是我们欠方氏的。”
  淡淡的倦意蔓延开,他双目微阖,“所以侯爷选择替越王办事,想让自己恢复健康,让族中不再有后顾之忧,我能理解。但宣泽,你看看,承奉三十二年,陆将军被逼死,卫尚书自尽,侯爷只是帮宋庭芝说了一句话,我就失去了那么多。我们这就扯平了罢?”
  他的嗓音刹那间变得低不可闻:“毕竟不是一家人。”
  方琼扯出一个苦涩的笑,“与其焦头烂额地追查一株可能不存在的寻木华,不如投入力气重制解药,你能公开下令这样做,已然超出了我们的期望。先帝没有告诉你这件事,我想他是熟知你的脾性,不愿让你尴尬愧疚。若不是这药的药性能传到我身上,侯爷肯定也是要将这个秘密带进棺材的。”
  侯爷亦不愿看到他与知交好友恩断义绝,然而他却不得不为整个氏族牺牲掉近二十年的情谊,所以才会歉然。
  不能一直沉默下去,方琼试图转了个话题:“关于秦夫人在罗山受伤的事,我承认下意识把她当成了不重要的人,以后你还是把她带在身边,以防别人疏忽了。赵王府里见她,送上门给她训了几句,眼见她很是乐意。”
  王放从头至尾都没有为罗敷苛责过他,其一是暗示他自己善后,其二是以德报怨,让他仅剩的良心更不安。说白了还是不放心他,这是对待初入朝堂又触了逆鳞的那些年轻官员们的手段。
  “我也是和她这么说的。”王放道,“那女郎难伺候,交给别人还真不放心,实则她弄断了腿,我的缘故不比你少。”
  两人想起罗敷炸了毛的状态,莫名地都轻松了不少,压在肩上的担子瞬间消匿无踪。
  ……远在渝州的秦夫人连打两个喷嚏,加了件衣服,继续在乌烟瘴气的药房里给坑人的方公子炼药,顺带着把王放也给问候了。
  *
  下午王员外园子里负责采买的小厮骂骂咧咧地回来,差点被管事给踢出去。
  “一个月就二两银子,你是吃了豹子胆啊,眼睛不长也敢骂贵客!”
  小厮一把拉过管事,愁眉苦脸道:“哎哟您不晓得,刚刚路上回来看见官府的人在发告示,墙上贴了一张又一张,说什么咱这的盐七成要靠方家供。我就赶紧去问了盐价,谁知涨得那叫一个吓人啊,原来的两倍也不止呢!夭寿哦!”
  管事狐疑道:“真有此事?”
  小厮委委屈屈地点头,告退去厨房了。
  不仅王员外家,绥陵城到了晚上,家家户户差不多都听说了这京城的方家刚来,就欲抬高价钱收利,目光短浅心肠顶黑,不是好人。第二天却又有传言,说出现在告示上的越王殿下和方氏是一伙的,今上给了他们贩盐的权力,越王千岁就抢着要将利润收进囊中。
  谁不知道南方这片都是越藩的地盘,这样解释,好像也无不可啊?仔细端详第一张贴在衙门外的告示,白纸黑字,又印着黄知州的官印,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真是太无耻了。
  到了第三天,从茶楼里出来的百姓们口中传的,就是:“有越王撑腰的知州和方公子达成约定,不抬价就阻拦方氏在黎州的生意,方氏迫不得已才答应。”
  据说又有人在州衙前看见了方公子徘徊的马车,当时公子从车上下来,眉头都是蹙着的。
  长得那么漂亮的人,再加上为难的神情,明摆着就是受胁迫嘛。
  所以无耻的就是父母官们了。
  第132章 丑八怪
  待方琼离了州衙,王放命人将黄知州继续关在房里,至于花厅那儿皆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女眷,软禁着就行。
  此时负责监察的通判战战兢兢应付着一帮内卫,提心吊胆地表示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班房里空无一人,牢房里人满为患,两名同知扯破了嗓子叫喊,被隔壁的囚犯嗤笑了一早上。
  正五品的官员,招呼都不打就往狱里扔,今上的作风越来越简明直接了。
  卞巨整顿好衙门外的府馆回来,正碰见黎州卫的士兵揣着腰牌踩上石阶。
  “统领,你看他们的牌子做的比我们还精贵些呢。”一个年轻的内卫有些羡慕地在他耳朵旁碎碎念。
  河鼓卫的腰牌用象牙,上直亲军和五城兵马司可用金玉,次一等的卫所用酸枝等木材,南面则流行用牛骨鱼骨。这黎州卫身上带着的鱼形牌子雕花极其优美,中心有一块莹润翠玉,也不知是怎么镶上去的。
  卞巨低头看看自己的牙牌,径长两寸的圆形,素净得像个磨盘似的。
  “是比我们的好看。”
  内卫不住地点头,他一巴掌拍过去:“那你小子留在祁宁给越藩当差好了!”
  年轻的后生龇牙咧嘴地摸摸脑袋,老实道:“统领,他们这些个州府虽然富庶,兵也傲气些,但这当口不也乖乖地给咱们陛下送上门来了?这会儿陛下要往营城里去,刚才那人定是来请的。”
  卞巨拊掌:“别废话!都司连个正经的佥事也不派来,倒跑来个黎州卫!你别没事找事,房顶上蹲着去。”
  从知州房里拿出的水晶棋子到底不如石子扁平,在池塘里跳起数次,数到第七下就沉了下去。
  王放在花园里逛了一圈,打完了水漂,等的人也到了。
  那穿着甲胄的黎州卫拱手两揖,屈了半膝抱拳道:“陛……”
  一个字尚未吐完,他膝盖猛然一痛,摔倒在地。等回过神来,却发现草丛里躺着枚圆溜溜的棋子。
  王放收回袖子,淡淡道:“既不会行礼,这双腿废了也罢。”
  黎州卫急忙连滚带爬跪正了,满头大汗:“小人死罪!先前——”
  “先前临晖三年惠帝南巡,都指挥使尚且两揖一跪,如今到朕,就变了礼数?”
  卫兵以额触地,颤着嗓子道:“臣万死,求陛下开恩!”
  王放沉声道:“此处乃知州府衙,虽服甲胄,却非城外大营,朕见了你们指挥使,倒想看看他有没有临晖朝介者不拜的骨气!”
  卫兵只在传闻中识得今上,此时暗暗叫苦。半个多时辰前营里不知怎的让他一个六品百户来般这尊佛,真是倒了大霉!
  其实也不怪他轻慢,他来之前还特地得了叮嘱——千户让他不要紧张,一切如常,别丢了黎州卫的脸面。 祁宁境内的军营都是这般和上峰见礼的,他粗心大意,也就没做多想。
  “……请、请陛下移驾,某等州卫在城外恭候陛下简阅!”他心一横将话说了出来,汗流浃背。
  王放冷冷地勾起唇角,“动作还真是快。”
  “某等已在衙门外备车……”
  “不必。”
  卫兵紧张得结结巴巴:“小人、小人……”
  “禀陛下,马匹已备好,听凭陛下吩咐!”
  卫兵眼角余光一瞟,一个玄衣身影突然出现在池塘边,单膝跪得无比肃穆庄重。
  卞巨双目微低,浑身纹丝不动,稍稍前倾的脊背显示出十二分的敬意。
  他吓了一跳,果真是自己闯了祸,原来今上那么讲究礼节,和千户说的不一样啊?
  王放颔首,淡道:“统领跪安罢。”说罢便走上回廊,朝前院大步行去。
  卞巨应诺,依旧笔直地跪在那儿,直到看不见今上的背影才缓缓起身。他背后的伤还没好全,很久没这么跪过今上了,这会儿有点酸痛,也不好意思当着人家面捶两下。
  卫兵松了口气,头皮却又是一紧。卞巨俯身拎着他腰上系着的鱼牌,似乎很有兴趣地搭了句话:
  “你们黎州卫的这玩意挺别致啊?”
  不知哪里又冒出个声音:“就凭那些个绣花枕头,还想给咱们下马威!今日有你们卫所好看的。”
  卞巨往近处屋顶上瞧了眼,那声音便立刻讪讪地消失了。
  *
  绥陵城西北角的都司衙门整座院子都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氛。
  “这到底是什么回事!”都指挥萧仁使捏着那封看过三四遍的信,恨不得撕碎了烧成灰。
  黎州卫的指挥使皱着眉头,“黄大人怕是出不来了,陛下此番来的隐秘,谁也没听说。依下官看,最好顺了圣意,别闹大了让越王殿下不豫。”
  萧仁前前后后地在屋子里踱步,“谢大人,你派的人确定能将陛下请去大营?这可不是玩笑啊!”
  谢指挥使应声道:“如这信里所说,便是请不来,陛下也是一定要去卫所的。若祁宁的形势不太平了,三大营还能从洛阳长出翅膀飞到这千里之外?探子也未报有军队南下,一旦开战,用的就是我们的人。”
  萧仁头疼的正是这个,不禁第无数次拂袖长叹。
  南海诸省远离京师,四十年前皇帝才巡过一次,是个化外之地。且不说南安一个省,就连北部接壤的本省和原平都有相当一部分卫所效忠藩王,今上悄无声息地赶过来,明眼人都能看出他的打算。
  萧仁每年腊月写给五军都督府的公文都是流水账,兵部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好像朝廷默许了地方的二心。祁宁州牧老迈多病快要入土,自然是不管事的,文官武将们一个个都往藩王脸上贴,长久累积下来盘根错节的人脉和势力不可估量。他掐指一算,要是真打起来……越王麾下竟然也有十五万土生土长的士兵。
  他们这些做了二十年的官最是识时务,这事上权衡利弊却很困难。一来今上登基不过六年,没有特别倚重的肱股之臣,也没有立皇后拉拢世家大族,羽翼看似未丰;二来越王在这里极有威信,虽然有赵王在前,于政事却是天壤之别,他一声令下,不知有多少人会唯他马首是瞻。强龙不压地头蛇……都指挥使转眼间想起这句话,开战的话,他们必须有明确的立场。
  黎州位置险要,要么变成洛阳对抗南安的最前线,要么变成南安反击洛阳的利剑。
  然而就在他们谈话的同时,洛阳那位年轻的陛下已抢先一步来到了绥陵,说要查阅卫所。
  萧仁不想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私心还是偏向给过他许多恩惠的越王,便甩手给谢指挥,走一步看一步。谢指挥得令查探今上的心性,爱惜自己的性命职位,又推托给手下一个千户,叫名等级最低的武官去面圣——反正是微服,有足够的理由为招待不周辩解,再说他都叫了三个千户在知州衙外候着圣驾,自己也准备马上到营城去。
  “谢大人,你可要仔细想明白,欲抽身现在就卸了官帽回家去,以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萧仁想起自己在嘉应做知府的堂兄萧佑,广陵萧氏大多和南安走得近,他得趁早和族里商量。
  谢指挥向来冷静的面上也经不住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他知道都指挥使十有八.九要跟随越藩,但既然今上指名要到他的营里去,他就不能不慎重。现在的黄知州,可能就是他将来的下场。
  “下官省得。时候不早,恐陛下起疑盘问,下官先告退了。”
  他不再多言,装着一脑袋纷乱的思绪退出了房。萧仁坐立难安,不敢直接跟去见今上,叫了个正三品的佥事陪同谢指挥出城。
  一队骏马飞奔出城,午后日光濯濯,人心惶惶。
  兵戈属金,校场在小西门外二三里处,两千五百黎州卫驻扎在外城,营房占了相当大的一片地。这里有中、前两个千户的兵马,但其余三个千户因为每年三月前要听都司调遣,皆在绥陵。
  谢指挥进了北辕门,同知立时迎了上来,面色惊惧不定。
  “陛下现在何处?”
  “正、正从演武厅里出来,往将台去了。”年过半百的同知又苦着脸补充道:“方才王佥事提议让陛下亲自考试要提拔的百户人选,这回厅里已倒了十几个总旗哩!”
  谢指挥暗骂一声,“这群丢人现眼的东西!”
  说着两人便飞快地赶往将台。校场上所有在营的兵全都列阵排好,太阳底下数千人肃然静立,风中带着汗水的气味,俨然是一副等待检阅的模样。
  指挥使思及今上在此,不好令军阵分开条道从中间直接走到台前,就默默绕过最后一排,不起眼地自校场边缘接近高台。
  行至一半,忽地听见前方一阵惊呼,他不由加快了步子,等看到摔在台下不省人事的千户,连呼吸都滞了一刻。
  他抬眼,只见将台上立着名未穿铠甲的年轻人,一身黑衣劲装,墨发简单地竖起,双眸湛亮如星。
  同知用发抖的声音低低道:“又……又是一个,非要把咱们这砸个遍吗!我都告诉王佥事别拗着性子,吃亏的总是我们!”
  谢指挥皮笑肉不笑地伸手阻止了他的抱怨,弹了弹衣摆上的尘土,突然高声道:
  “臣黎州卫指挥使谢昴参见陛下!”
  他规规矩矩地带着同知稽首,黎州卫们看见他跪,亦齐刷刷地屈单膝伏在地上,喊声响彻云霄:
  “陛下!”
  台上那人微微颔首,俯视着密密麻麻的士兵,运力朗声道:“诸位免礼。朕数年前在西疆军里待过一段时日,今日来黎州卫,营中一如当年,令朕倍感亲近。谢大人邀朕考选六品军官,如此盛情,朕怎能却之不恭?”
  谢指挥顷刻间渗出冷汗,今上是要把营里的怨气都推到他头上了。王佥事本是承奉朝的殿试武举一甲,自打奉先帝之命进了黎州卫当差,那眼高于顶的性子和谁都不对盘。本想着今上入营他能收敛点,结果他竟敢越过同知私自挑衅今上!真当今上是那些娇生惯养的洛阳公子哥么,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